正文 鏈接生活,讓學生樂於表達(1 / 2)

鏈接生活,讓學生樂於表達

寫作教學

作者:劉吉才

《童年“偷”著樂》是根據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寫一件親身經曆的事”的相關習作要求,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入手,用兒童的視角觀察生活,抒寫童年的喜怒哀樂。在習作過程中,我注意著眼學生生活,引出生活話題,激活生活素材,還原生活過程,分享生活樂趣,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一、 巧妙導入,引出生活話題

準確領會題目的內涵是習作的首要任務,許多學生的習作偏題是因為對題目的理解出現偏差,內涵把握不準。在本次習作訓練中,對“偷”字內涵的理解可謂至關重要。為此,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詩句開始,在比背詩句中激起習作興趣,揣摩“偷”字內涵,引出“偷”的話題。“同學們,通過平時的學習,我們積累了很多古詩。在這些古詩裏邊,還有不少是描寫咱們兒童生活的呢。你想到了哪首詩?”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句,學生非常感興趣,也十分熟悉。通過引導,既激發了興趣,複習了古詩,又巧妙地引出“偷”的話題。當學生背到白居易的《池上》時,在分析小娃形象的基礎上,我們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的“偷”字上麵來,引導學生辨析“偷”字的意思,揣摩“偷”字的內涵。“這個‘偷’在詩中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種怎樣的‘偷’?”學生聯係全詩內容,體會到這裏的“偷”是背著大人、瞞著大人的意思,這是一種高興的“偷”,可愛的“偷”。

通過背詩句,引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通過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偷”字的意思;通過揣摩“偷”字的內涵,體會“偷”的高興、可愛。在教者的巧妙引導下,學生一步步理解了“偷”字的深刻內涵,把握了習作要求,激起了對習作題目的親近感,為後麵的鏈接生活打下了基礎。

二、 形象再現,激活生活素材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學生在寫作時經常眉頭緊鎖、抓耳撓腮,苦不堪言。我們在進行作前指導時,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用優美的筆觸再現生活、抒發感受。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在習作前總是布置學生搜集習作素材,有采訪體驗的、有寫觀察日記的、也有做材料卡片的。通過這些形式,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到生活中去選材,避免選材的空泛、虛化。唯有如此,學生才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本次習作時,在揣摩“偷”字內涵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挑選習作素材,課前,我們特地拍攝了一個學生偷看電視的生活短片,幫助學生打開習作思路,激起表達的欲望,感受“偷”的樂趣。看了視頻短片,學生笑得前仰後合。教者及時進行現場采訪:“剛才你笑得最燦爛,老師來問問你,為什麼這麼開心?”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教者緊緊扣住一個“趣”字,引導學生品味“偷”的細節:“你覺得哪些鏡頭特別有趣?”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飽滿了“偷”的細節,豐富了人物形象。在交流的時候,教者還著重引導學生從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麵把“偷”的過程說具體。在揣摩心理變化過程時,教者還通過畫心理走向圖的方式,幫助學生還原“偷”的過程,體會過程的一波三折。

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從似曾相識的生活中找到了習作的素材,鏈接了生活,激起表達的欲望。通過現場采訪,回顧視頻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偷”的細節,習得寫作方法,為後麵的自我表達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