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細節:兒童主動表達的引擎
寫作教學
作者:朱萍
對於繪本來說,圖畫細節的隱藏性設計是它的一大特點。這些細節豐富了圖畫的敘事容量,也激發了兒童發現的樂趣。在繪本習作教學中,教師準確把握圖畫細節,既可以激起兒童反複閱讀的欲望,又可以抓住圖畫細節進行習作訓練的設計。如何巧妙利用圖畫細節,引導兒童積極思維、想象、交流與表達?筆者以《鐵絲網上的小花》一書為例談些體會。
繪畫者以一種超級寫實的畫法,向我們述說了一個發生在德國小城的令人悲痛的故事。二戰期間,小女孩布蘭奇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集中營,接下來的日子裏,布蘭奇堅持偷偷省下自己的食物送給集中營裏的孩子吃。最後,戰爭結束了,布蘭奇卻犧牲了。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是關於戰爭、大屠殺,卻又分明讓讀者感受著純真、善良和愛心。
一、 觀察、對比:繪本細節激發表達欲望
繪本故事的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德國小鎮窄窄的街道上,行駛著一輛卡車,很多士兵即將奔赴戰場。人們手裏拿著希特勒的小旗子,揮動著,小主人公布蘭奇也這樣做著。整個畫麵色彩灰暗,唯獨小旗子和小姑娘布蘭奇頭上的蝴蝶結很顯眼,很鮮豔。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圖畫中的細節,激發他們傾吐、表達的欲望——
生:我看到畫麵上離我們最近的是布蘭奇。她頭上戴著一個大紅色蝴蝶結,手裏拿著一麵希特勒的小旗子。看她的眼神,應該是在向車上的士兵們揮手。我猜想,布蘭奇應該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隻是看大家都這樣做也跟著做了。
師:你讀圖很細致,說得很好。很多男人離開了小鎮,奔赴戰場。冬天來臨了,也是一語雙關啊。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我注意到了畫麵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很瘦的,唯獨那個穿軍大衣的男人很胖,我斷定他一定是壞人。不然,怎麼會在那樣的年代中還那麼胖呢?
生:我關注的是畫麵的色彩,整體很灰暗。唯獨希特勒旗子和小姑娘頭上的蝴蝶結很顯眼,很鮮豔!
師:對比布蘭奇那鮮豔的紅蝴蝶結和整幅畫麵上呈現的灰色基調。大家覺得插畫家這樣安排是想暗示什麼嗎?
生:這是在二戰期間發生的事情。經曆著戰爭的痛苦,大家肯定高興不起來啊!我想這應該是整幅畫麵比較灰暗的原因。布蘭奇頭上戴著的紅色蝴蝶結,代表著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吧!
生:紅色蝴蝶結還代表著孩子們美好的心靈。在那種恐怖年代裏,他們的內心一定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
兒童繪本閱讀具有圖文交融的特點,因此,教者引導他們關注圖畫細節,通過觀察與比較,激發表達與交流的欲望。在觀察中,同學們敏銳地捕捉到人物外貌、體型、情態以及畫麵色調等細節,積極主動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收獲與感受。
二、 觀察、想象:繪本細節打開表達思路
通過繪本細節,教師還可以引導兒童進行觀察與想象,從而打開表達思路。在《鐵絲網上的小花》一書中,有一幅畫麵呈現的是被囚禁的猶太人。不管大人小孩,衣服上都被迫縫著一顆黃色小星星。課上,這一細節引起了同學們的想象——
集中營裏的孩子個個骨瘦如柴。小一些的孩子每天都要問哥哥姐姐:“我好餓呀,什麼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飽飯啊?”大一點的孩子總是回答道:“快了,等那灰色的天變得湛藍時,就能吃上飽飯了……”其實,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飽飯吃。
一天24小時,他們隻有半個小時在帶電的鐵絲網前走動,其餘時間,全都是在昏暗的牢房裏度過的,為此,他們總是感到度日如年。他們吃的是發黴的麵包、軍官們吃剩下的黃油,和一切常人無法想象更無法下咽的食物,生病直至病死也都沒有一個人管。
不過他們堅信,總有一天能離開這裏。每天都有更多的人來到這裏,接著,又有一群人離開,誰都知道,離開的人永遠也回不來了,他們去了另一個世界……
——景天愛
一個昏暗的早晨,孩子們還在睡夢中,就被殘忍地拎了起來,所有的人都被趕到了場地中央。納粹軍官手上端著上了刺刀的衝鋒槍,陰森地指過一個又一個饑寒交迫的猶太人。“你,過來!”他們凶狠地對一些人叫著,那些人戰戰兢兢地在指定的地點站成了一排,而剩下來的人則要去幹一些苦力活。刺刀尖指向了一個小孩,孩子瞪著無辜而又充滿恐懼的雙眼,微微顫抖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步也移動不了。“快!”納粹軍官不耐煩地吼了一聲。孩子打了個冷戰,充滿惶恐地盯著他。納粹軍官氣急敗壞,向前一步,一手揪住孩子的衣領,將他拖到了那邊。孩子什麼也不知道,但似乎也預感到了什麼,一下子號啕大哭起來,這淒慘的哭聲,深深刺痛了每一個猶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