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教學策略新探

備課天地

作者:顧曉梅

神話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是一扇通向古代文明的窗,透過它,今人與古人的精神相遇,閃現“碰撞的火花”。那麼,該怎樣針對其文體,進行有效教學呢?

一、 入幻:還童年美麗的“桃花源”,感童話神奇新天地

神話之所以吸引學生,就是因為它的神秘色彩,引發了學生好奇心,使學生開辟暢想“桃花源”的新境界。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順應童心,注意與學生一起經曆神奇,表露自己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在想象上麵下工夫。以下是一位老師教學《開天辟地》的片段:

師:(投影出示第7自然段)同學們,神奇畫麵難道僅僅隻是課文裏所寫的嗎?大家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頭發、眉毛、四肢、骨骼……可能會變成什麼?

生:他的牙齒,變成了堅硬的巨石。

生:他的鼻子,變成了聳立的山峰。

生:他的頭發,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生: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半球陸地和南、北兩極。

生:他的骨骼,變成了豐富的礦藏。

學生們想象著盤古身軀的萬化,用課文的句式表達著自己的想象,既感受到了神話的神奇,感受到了神話故事這種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又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 悟幻:走進神話的世界,感悟語言的魅力

1. 品詞析句,感受語言的“詩意”魅力。神話題材的課文因富於神奇的想象而充滿著魅力。而這魅力,一方麵有賴於想象,另一方麵,有賴於語言的“詩性”。教學中,要透過對語言的品析,引導學生關注神話人物是如何刻畫的。如《開天辟地》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課文中“冉冉”“慢慢”都表示速度慢、時間長,這些詞語具有豐富的內涵——天地形成時間之漫長、盤古開天辟地之艱辛都蘊含其中。教學中,可以這樣處理:

師:其實,這句話中,還有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大家發現了嗎?

生:“冉冉”和“慢慢”。

師:這兩個詞語什麼意思?

生: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師: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能不能將句子這樣改:“輕而清的東西慢慢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你覺得這樣改好嗎?

生:不好!感覺讀起來重複了!

師:是啊,重複了,讀起來感覺就不好了。其實啊,在這篇課文裏,這類詞語還有,請大家看第4自然段,在課文裏找找。

生:是“高”“厚”和“長”。

師:找得對!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是身體越來越長。這裏的“高”“厚”都是很長的意思啊!經過了一萬八千年,這個天就升高六百五十七萬丈,地也加厚六百五十七萬丈。你能想象盤古的身體有多長嗎?你不想對盤古說些什麼嗎?

生:要將天地分開,真的太不容易。盤古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