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備課觀
備課天地
作者:金媛
一、 厘清三種誤區,讓備課更明晰
1.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不要將備課和寫教案畫上等號。寫教案絕不等於就是備課。我們通常所謂的寫教案,最多也隻能算作狹義的語文備課,我們應該樹立大的語文備課觀——終身備課。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應該用一生去備課。終身備課是以語文教學為核心,向師生生活的方方麵麵輻射,既包括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
2. 備課不是為了應付檢查。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高質量的備課就是更加深入、透徹地研讀、審視教材,滿懷激情地“走進去”,頭腦清醒地“走出來”。所以,要堅持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根本,以教師自身的條件為依據,以提高教學效果、鍛煉教師自身素質與能力為目的。因此,備課絕不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得到領導的表揚。
3. 備課不僅僅是體力勞動。教師不是搬運工,備課也不能淪為簡單的體力勞動。伴隨備課全過程是教師對教材的整體獨特的感悟,是創造性的勞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二、 落實“三備”,讓備課更夯實
1. 備寫者的心緒,讓學生、寫者交流零距離。比如備《夾竹桃》這課,如果僅僅讀出季老喜愛夾竹桃的韌性,喜愛夾竹桃引起他豐富而充滿情趣的幻想,就顯得過於淺薄了。教師備課時要結合作者的經曆引導學生去理解。季老曾說:“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季老就像那夾竹桃一樣,安靜從容地開、始終如一地開、鍥而不舍地開、頑強不屈地開放……真情、真實、平實、平淡是季羨林先生做人做事的原則。這正像夾竹桃那樣,無論“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它都是那樣默默地展開最普通、也是最嬌豔的花朵。夾竹桃“雪火相容”的景象,也許正是自然“和諧”以及季老內心追求的一種“映射”吧!難怪季羨林稱“夾竹桃”為知己。引領學生感受夾竹桃充滿情趣景象的同時,也要感受其中蘊含的人格魅力。
2. 備編者的意圖,讓授課前後貫通。以四上《開天辟地》為例,它位於全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編者安排了三篇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其中2篇為神話故事,最後一篇為寓言故事。本文作為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擔負著激發學生了解和喜愛神話故事,親近文學經典欲望的任務。
我們不僅需要橫向比較,還要進行縱向比較。經過比較我們發現,在1~12冊語文書中,學習訓練要求是呈螺旋上升的。就如主編張慶、朱家瓏先生提出的編排原則那樣:“三維整合,統籌安排,因課設練,多次重複,螺旋上升。”教師就應當根據編者的意圖,根據語文書編排的“螺旋上升”的特點,來設計適合不同年級要求、不同學生需要的教案,逐步養成這種“瞻前顧後”的備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