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例展台
作者:侯國梅
一、 創境導課——感知水鄉美
1. 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水鄉,去細細欣賞那兒的美景!播放“水鄉風光圖”。
2. 誰能說說自己看到的?這裏的水鄉有什麼不一樣?(板書:水多;船多;歌多)
【設計意圖】從欣賞水鄉圖開始,將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水鄉世界,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水鄉的距離,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調。
二、 精讀品味——體驗意境美
1. 學習第1節,領悟學法。
(1)指名讀第1節。水鄉的第一個特點是什麼?(水多)你是怎麼知道的?畫出有關詞句。
(2)(出示:“渠”以及“水渠”的課件)“千條渠”“萬條河”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水鄉的河——(成千上萬);指導讀好“千條渠”“萬條河”。(突出數字“千”和“萬”)
(3)還從哪兒看出水多呢?(出示:“池塘一個連一個”)。“一個連一個”說明池塘的個數——(很多很多、多得數不清)
(4)水鄉的水多還表現在——“處處綠水蕩清波”。“處處”說明水多,到處都是。這句話還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告訴我們水鄉的水清、綠、美)(板書:美麗)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者既要有“語文意識”又要有“文體意識”。在教學中,我遵循詩歌體裁的結構規律,根據此詩的結構框架(問特點——答特點——表現特點),來進行有序的教學,並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朗讀體會特點,用想畫麵的朗讀方法來指導、評價,推進學生的朗讀。
2. 學習第2節,指導學法。
(1)同學們,我們學習第一節詩時,是按照這樣的三個步驟進行的:一讀(自由讀詩,找找特點);二畫(畫出描寫“多”的詞語);三想(想象畫麵,讀出美景)。現在,同學們根據此法自學第2節。(教師指導提示學生:特點找到了嗎?反映特點的詞句畫出來沒有?讀著這一小節,你的腦海出現了怎樣的畫麵?教師深入學生中,關注學清,進行學法的個別指導)
(2)這節寫了水鄉什麼多?(船多)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水鄉的船多?
(3)“千隻船,萬隻駁”,從“千”和“萬”這兩個數字中,你感受到船怎樣?教師相機出示“駁”的圖片,並講解“駁”的作用。
(4)從“白帆片片像雲朵”,這句話中感受到船多,因為隻有船多才會帆多。
(5)“白帆片片像雲朵”這是什麼句?(引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美感等方麵來比較)多麼美妙的比喻,誰來美美地讀一讀?——“白帆片片像雲朵”。
(6)學生練說:月牙彎彎像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7)“飄滿湖麵飄滿河”,這句話也能說明船多,水鄉的湖裏、河裏到處都是船,尤其是哪個字?(從“滿”字中可以看出船特別多)誰來通過朗讀,將船多的景象表現出來?
(8)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想象畫麵,讀出美景。
【設計意圖】詩歌大多結構相同,為了避免教學環節的雷同,教師發揮導學的功能,恰到好處地扶放,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當然,對關鍵詞句的讀中感悟、比喻句的仿寫等,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美
1. 學習第3節,運用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