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誦讀之策

教學劄記

作者:鬱忠華

古文凝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語言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所以,在小學階段實行文言文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還可以幫助他們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

一、 古今對接,了解文言文

文言文與現代文有著一定的差異,而且它與學生平時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習慣有很大的不同,這使得小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為了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我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可以將文言文與現代文進行對接,令學生能夠對文言文的單音節詞語進行了解與掌握;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生活實際,來交流文言文的意思,並進行補充;最後,再由教師進行補充說明。這樣,在學習文言文的同時,不僅培養了想象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交流、合作學習等能力。

二、 誦讀文言文,體驗文言文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學生除了要明白文章的意思之外,還要對課文中的情感、內涵有所了解。所以,隻有通過對文言文的誦讀,才能豐富體驗。所謂體驗,就是指人在認知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活動狀況及相關的感悟,而“讀”是最實用的一種體驗手段。學生在剛接觸到文言文時,教師一句一句地講解,還是會令他們覺得難懂,所以,要對文言文進行反複誦讀,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對文言文內容進行感悟,把握好中心思想,才能真正地對文言文的內涵有所認識。

1. 逐層誦讀

(1)初讀:讓學生自己朗讀,糾正字音,不落字、不加字,做到能夠正確、流利地讀出文言文。

(2)細讀:還是讓學生自己朗讀,將不懂的詞句標出來,結合注釋思考它的意思,再請教同伴,請教老師,以明白它的正確意思是什麼。

(3)品讀:要帶著感情去讀,這樣有利於領悟文言文的內涵。

2. 範讀引領。在文言文的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至關重要。隻有教師正確、標準地對文言文進行範讀,才能正確地將作品的情感傳達出去,更好地感染學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誦讀的興趣,並提高誦讀技巧,提高文言文誦讀教學實效。其次,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分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節奏美、韻律美、意境美。教者在教學中,要進行精心的範讀,讓學生分析與掌握文言文在語音、節奏、語調、停頓等方麵的特點,並進行練習,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技巧,並要求學生開展相互朗誦與點評活動,在小組為單位的學習載體裏,進行研究與提高,以此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學生以教師為標準,模仿教師進行誦讀,在小組誦讀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的語氣、發音、神態、表情、情感等方麵的問題,這樣,才能融入情感,更好地領悟文言文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