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伴隨學生們畢業
隨筆
作者:管曉成
當同學們對兒童詩創作漸漸風生水起的時候,我們邁進了六年級的大門。六年級——眾所周知的小學階段學習壓力最大的年級。對於經常任教六年級的我來說,同學們即將麵臨的作業負擔、考試壓力、升學壓力等再清楚不過了。以我的經驗來看,即使每天都給學生布置抄寫詞語的任務,每周加寫一篇習作的任務,恐怕也不會遭受非議。畢竟,這是為升學服務嘛。但是,每周創作一首詩,隻怕不行,因為考試又不考詩歌創作。而且,緊張的日子裏,哪裏還有寫詩的閑情雅致?
我擔心同學們會提出反對,我擔心家長們會提出批評。
六年級開學不久,我讓同學們創作了六年級的第一首兒童詩。那一天,沒有同學們的反對,詩歌上交、整理、博客發表,也沒有家長們的批評之聲。
但我還是心有忐忑,或許過段時間就會有了吧。誰曾料想,我們的兒童詩一直創作到第二年的六月——畢業前夕,同學們還以“畢業心情”為主題,每人創作了小學階段的最後一首兒童詩。
究竟是什麼顛覆了我的主觀臆斷,證明了我的杞人憂天?我不能非常準確而細致地梳理呈現出來,但是,從同學們和家長們的點滴話語中可以覓之一二。
有一次單元檢測,習作題目是《真好》,好多學生的題目竟然是《有詩意真好》《寫詩的感覺真好》,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讓我們一起讀讀學生習作中的一些話語——
有詩意真好!自從管老師開始讓我們寫兒童詩,我就發現,世間萬物都那麼美,那麼靈動。任何的悲傷快樂都可以化作一個個方塊字,一句句詩行。……我們班的每個小詩人都通過兒童詩表達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摘自陳舒達《有詩意真好》
詩歌帶給我的改變挺大的。……詩歌讓我的文章充滿意境,充滿詩情畫意,對選詞選字的幫助也是可圈可點。昨晚的詩歌我想了三個方麵:奶茶、棉袍、音樂,我寫的時候很興奮,這些都是我從未創作過的主題,難寫又如何?……當我看到白紙上用鉛筆工整寫下的三首清新的冬季詩歌時,那真是我一天中最溫暖的時刻!
——摘自王若妍《寫詩的感覺真好》
一開始,我真的難以將以上的內容與學習緊張的六年級學生之間畫上等號。我以為,他們會寫《放假的感覺真好》《過生日真好》《自由自在的感覺真好》等,這些傾訴學習重壓之下渴望放鬆的題材。在一番靜靜地思索之後,我似乎有了頓悟: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即使這事情本身並不容易,但對於其本人來說也往往意味著是一種快樂,一種來自內心精神暢達的快樂。我發現,對於我們班的這幫學生,兒童詩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他們精神上不可或缺的一個快樂之源,那些兒童詩裏馳騁的想象,讓壓力巨大的他們有了放飛自由的空間。同時,自己創作的個性化作品,又讓他們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獨特價值和無窮能量。這不恰恰是這幫學習緊張、重壓在心的六年級學生最需要的嗎?難怪有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對於我來說,寫兒童詩不是一項任務和作業,而是一件每天必須完成的事。”
六年級開學後不久,我在班級中做了家長的問卷調查,真誠地聽取了家長們“關於六年級背景下班級創作兒童詩活動有無必要性”的意見。家長們都表示很有必要,全力支持。現摘取部分家長的觀點:
兒童詩精益求精的創作過程,既能讓孩子在實踐中體味到遣詞造句的語言之美,又可以在不經意間提高他們對文學語言的駕馭能力。這種有意識的詩歌寫作訓練,作為六年級語文教學的補充,既有利於提高六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即將升入中學的他們初步的文學創作能力。
——摘自竇睿涵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