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與願違,許多孩子卻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也不懂得讀書對他們的重要性,卻把讀書當作苦差,不肯讀書,一心貪玩兒,認為童年本也正是好玩兒的時候。他們上課不聽講,下課打鬧,回家不做功課,不交作業。在學校裏老師批評,回到家裏,自然也要受到父母的責罵。罵無法產生效果,父母在傷心之餘,難免有些嫌棄,甚至罵出一些過頭的氣話:“人家屋裏的琳琳,成績樣樣百分,隻有你期期不及格,把我的臉都丟盡了!我不知道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孩子!”或者:“你再要是不及格,你隻有去死!”當然,罵歸罵,實際上母親並沒有真的這樣想,而且自己心裏十分痛苦。
不過我們要指出的是,像這種惡意的威脅肯定會刺激孩子的心理。
因為大部分小孩子自出生開始都有一種潛在的不安感,惟恐父母不喜愛自己。孩子一旦有了雙親嫌棄他或不喜愛他的感覺,精神上便會產生不安定感,甚至會發展成無法彌補的不幸事件。
對孩子不要強求,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與別人會讀書的孩子相比。這樣隻會使孩子更加抬不起頭來,變得陰鬱,或者逼他走向反麵——憎恨!
總之,父母應時刻記住:父母的一句話是能對孩子產生莫大影響的。我們常聽到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的腦筋真差勁”這些責詞的副作用很大,會使孩子自認為“腦筋差勁”,於是心灰意懶,什麼事都不想做,更不想讀書,對讀好書沒有信心。
所以不論是頭腦還是容貌方麵的缺點,都不應成為父母責罵孩子的題材。我們常見到這樣一種母親,那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是的,她們心疼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生活上關心備至。孩子在外麵如果受了頑皮孩子的欺侮,她們會心疼得說不出話來,總要去討一個公道。但是當她們自己的孩子不讀書或不聽話時,她們也什麼話都罵得出,好像要罵了才痛快。因而她們時常罵些過頭話:“你怎麼這麼蠢呢?什麼功課也不會做。你真是蠢死了!”“這樣蠢,還不如死了的好!真把我氣死啦!”
罵過了,她自己氣消了,對孩子又愛護如前。但是她不知道,也從未認識到她這種刀子嘴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有多大!所以,父母在責罵孩子時一定要冷靜,要克製!
注意:父母要打持久戰,不要犯冷熱病。
日常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常會因各種事情的影響而心理波動,心境、情緒不穩,並波及孩子身上。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在心情好時,對孩子親近愛憐、關懷備至;心情壞時,對孩子視如路人,或動輒訓斥打罵,往孩子身上撒氣。隨自己的心情好惡變化而對孩子忽冷忽熱,這就是所謂的“冷熱病”。
“冷熱病”的害處是:
第一,容易造成孩子的心情不穩定。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幹擾,父母心情的變化轉而變成對孩子態度的變化,時間長了,會使孩子的心理不穩定,感情易衝動,脾氣變化無常。
第二,容易使孩子優柔寡斷。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同,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孩子沒有做錯什麼事,卻受到父母的冷遇或訓斥,父母的反複無常會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有時又感到萬般委屈,在父母麵前無所適從。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在言行上優柔寡斷,遇事六神無主。
第三,容易使孩子對成人產生不正確的認識。父母對孩子時冷時熱,往往使孩子認為大人們情緒古怪、不可信任、不值尊敬,而疏遠父母及其他人,看不起周圍的成年人,容易養成孤僻、清高的性格。
冷熱病如此有害,做父母的就應該注意少犯或不犯。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壞、空閑還是忙碌,對孩子要一如既往,該指導的指導,該關心的關心,使孩子感到父母永遠在愛著自己,關心著自己,從而給孩子一種穩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