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潔:給飛機“做手術”的美女
連線英才
作者:張臨軍
時尚女孩,當上“飛機修理工”
8年前從中國民航大學畢業後,自小喜歡飛機和機電的江潔,成了廣州白雲機場內的一位年輕的飛機維修師,這讓她感到特別自豪。從懵懂少女到“飛機醫生”,整個過程對於她來說真像飛機從地麵起飛直衝雲霄。
江潔換上工作服,一邊被帶領著穿過維修區,一邊聽老師傅扯著嗓子做“入職培訓”,要遵守的規矩很多,包括“進出停機坪的規則”“接送飛機的程序”“檢查飛機的注意事項”……她印象最深的是與一架被拖進維修區的大型波音客機“正麵對視”:“我還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地觀察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我告訴自己,這就是我以後要修的東西。”
江潔在大學裏學的就是“修飛機”,來這兒算是“專業對口”。但入職後,她發現這兩張標簽其實無法無縫對接。在學校裏,他們主要從書本上學修飛機,受經費和場地限製,學生不可能進行實物操作;而且老師教的和實際工作有很大差異。
這是一個以確保航行安全為“金標準”的行當,對新人有許多“戒律”:不允許進駕駛艙、不允許拆裝任何飛機部件、不允許獨自一人接送飛機、不允許一個人監護飛機、不允許借取各種航空材料或工具……初進維修區,新人隻能做最低級別的工作,名曰“勤務”:“就是飛機一到,跟著師傅跑去接,看他們怎麼檢查、修理、放行,偶爾遞個扳手、打下手電筒……”
白天航班密,工作緊張,師傅們很少顧得上新人,“傳幫帶”往往在深夜。此時師傅主要給進場大修的飛機“做手術”,徒弟們就跟著跑上跑下、鑽進鑽出,聽他們邊幹邊說,多年的檢修經驗就在隻言片語當中。“這裏是另一所大學,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她勤快,一空下來就閱讀有關飛機的各種資料,查看師傅們寫的“排故報告”,琢磨他們排除故障的思路。
慢慢地,江潔的“勤務”內容豐富起來:飛機停下後,她上前安放固定起落架的“輪擋”;師傅在檢修,她跑工具間借取航材……一天又一天,她不斷積累著自己的經驗。
一次,一架波音飛機出現輕微漏油的情況,師傅趕忙帶她檢查油箱。江潔穿上全套的防塵防靜電防護服,很快就鑽了進去。因為結構不規則,所以很多地方需要蜷著身子才能接近。動作稍微大一些就會碰到油箱壁,漆黑、狹窄的空間瞬間造成強烈壓迫感讓她有些莫名的煩躁,更不要說沉著冷靜地尋找故障點,快速製定修理方案了。
“別怕,深呼吸。”師傅安慰著她。江潔說:“在油箱裏工作時間長的話,容易患上幽閉症,公司會定期給新人上一些心理輔導課,幫我們克服這種壓迫感。”
江潔用鏟子慢慢地觸探鐵壁和膠棉接觸的部分。忽然發現膠和鐵皮分層的部分就是漏油處,鉚釘鬆動的地方也是漏油處。她認真地檢查,看到在油箱的側方有處裂痕,“氣壓、腐蝕等原因造成油箱裂痕漏油。”診斷出病因、患處,她拿出工具、航材,慢慢地縫合、粘貼,精致如繡花。就這樣,在狹小的油箱中一待就是一小時,直到完成任務出來後,她才長長吐了一口氣。機修師最後一個動作都是核查工具數量。“每次使用完的各種型號的扳手,都要放回工具箱相應的位置並再次進行清點,然後再上鎖。絕不能落在飛機上!”江潔說,工具若遺漏在飛機上,會造成飛行事故。
經過一年的鍛煉,江潔獲得授權可以“獨立維修飛機”。
心細如發的“女漢子”
接著,江潔每天都在上演電影中的這一幕:飛機一停穩,一群特殊的“接機人”便圍了上去。他們身穿滿是口袋的工作服,若在夜裏,工作服上的熒光條會閃閃發亮;他們拿著手電筒、扳手或別的什麼工具,繞著“大家夥”走一大圈,一邊對它敲敲打打,細聽聲音,如果聽出什麼異常,可能就要馬上拆換零件,甚至把飛機拖去“做大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