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的路徑
現代管理
作者:陳紅敏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台,在大數據等方麵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
近年來,大數據應用正受到各國政府的空前重視。美國提出大數據的戰略地位堪比工業時代的石油。歐盟預計其公共機構的數據資源全麵開放後,會帶來每年400億歐元的經濟增長。澳大利亞發布了《公共服務大數據戰略》,旨在推動公共行業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服務改革,製定更好的公共政策。
我國關於政府大數據應用的平台目前主要是“智慧城市”,規劃中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安全、交通、環境、城市規劃、教育、健康、電子政務等方麵。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係,本文將探討政府在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方麵的可能性及路徑。
一、政府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的可能性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的作者認為,通過分析海量數據間的相關性可以預測未來趨勢。企業界通過大數據預測助推就業有大量成功案例。如今年3月,百度通過分析互聯網上的搜索數據,預測校園招聘的熱門企業、最具前景行業、最受關注公司等。更有大量國外企業通過分析大數據來提升招聘、換崗、培訓等就業環節的質量。筆者認為,政府在應用大數據促進就業方麵可以比企業有更大作為。
由於我國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特殊地位,諸多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收集、存儲了巨量的與就業有關的公共數據資源,如社保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形成的用工情況數據、薪資數據、基本社會保險數據;人才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形成的勞動力供求數據、繼續教育數據;稅務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形成的個人收入數據、企業營收數據;審計和工商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形成的企業經營狀況數據、產業分布數據;教育管理機構在管理中形成的勞動力供應數據;公安機關在管理中形成的勞動力國內轉移和國際流動數據;統計部門收集和檔案部門保存的各類專項人力資源數據等等。
政府擁有的就業數據不僅內容豐富,而且體量巨大、樣本幾乎等於全體,具備結構規整、可信度高、價值密度大、相關性大、易提取等特點,與企業和公眾在經營和其他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大數據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稱得上是“數據金礦”。目前這些數據是孤立地被利用,如果把所有數據納入同一統計體係中,巨型變量間不同組合產生的相關性將呈幾何級數增長,不同相關性產生的預測將呈無限想象空間,善加利用定將產出無可估量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二、政府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的路徑
筆者認為,政府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的路徑主要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就業情況的現狀和未來預測數據,為公眾提供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引導政府更科學地進行宏觀調控,引導企業更高效地配置和使用人力資源,引導勞動者更準確地儲備知識和技能,更便捷地選擇工作,更理性地決策職業轉移,從而提升全社會的勞動效率。
大數據可提供的現狀和預測數據包羅萬象,如勞動力供求和緊缺度、薪酬福利、離職率、失業率、勞動安全度、滿意度、年齡結構等人口屬性、教育質量,甚至各種公共感興趣的小話題。
1. 人力資源需求數據
結合國民經濟和產業布局規劃,通過綜合分析基本單位報表、產業活動單位報表、能源統計報表、財務狀況報表、國稅和地稅報表等,可掌握企業規模增減、營收增減、用工增減情況;了解各行業的實時景氣指數,通過對一個時期內增減變化的趨勢分析,可預測各行業未來景氣指數,由此預測未來分行業、分職業的人力資源需求趨勢。
2.人力資源存量數據
通過綜合分析勞動年檢職工花名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報表、技能人才情況統計表、勞動力國際輸出數據、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證數據等,可以分析分行業、分職業、分層次的人力資源存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