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的路徑(2 / 2)

3.新增人力資源數據

通過綜合分析各級教育機構報表、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數據、繼續教育統計數據等,可以預測未來分行業、分職業、分層次的新增人力資源供給數據。

4.行業景氣數據

通過綜合分析不同行業、職業新增或減少就業崗位數、離職率及相應的薪酬福利變化、勞動力市場招錄成交時間,可預測行業、職業技術更新的活躍度、行業發展前景、勞動力供應緊缺度。

5.勞動安全和滿意度數據

通過綜合分析勞動者享受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數據,結合公共醫療機構的就診數據,可評估不同行業、職業的工作安全度、勞動者健康指數,結合入職率、離職率、薪酬變化、CPI指數,可望預測勞動者的滿意度。

6.職業生涯發展數據

通過綜合分析教育機構的學生錄取名冊、畢業生名冊、學生檔案,人事部門和培訓機構的職稱證書、技能證書發證記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名冊,分行業人員報表,社保機構的職工花名冊和社保繳費記錄、失業登記數據,地稅部門的納稅記錄,統計部門的勞動工資情況報表等,可以清晰定位每一位勞動者接受教育、步入職場、接受繼續教育、崗位變動、收入增減、職業轉移、職業發展、退出職場的完整軌跡。通過分析不同勞動者群體的變化軌跡,可發掘出海量的有價值的信息,大到同一行業在不同地區的收入差異,受教育成本與未來收入的回報率,不同教育機構的畢業生質量,小到哪個專業的海歸收入最高,哪個職業繼續教育的機會最多,甚至贏過演講比賽的畢業生在哪些崗位最有出息,某一崗位的跳槽成本是多少等話題,均可根據社會熱點隨時抽取。

7.人力資源供求緊缺度數據

將上述分析結果綜合起來,可望得出未來若幹年內分行業、分職業,甚至是具體到崗位的人力資源供應缺口和過剩數據,教育機構可據此開設相關專業,學生和家長可據此選擇專業方向,在職者可據此學習新的技能,使勞動力儲備與需求匹配,減少因勞動技能供給與人力資源需求錯配而產生的結構性失業。

三、政府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須注意的問題

大數據的處理、發布有其特點,與就業有關的政府公共數據也具有自身特點,政府應用大數據促進充分就業應注意下列問題。

1.要努力打通“信息孤島”

上述數據都是分屬於不同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信息孤島”,不同數據庫間缺少流動和交互,無法共享,無法納入同一視角進行研究,也就無法發揮大數據最具優勢的揭示相關性的潛能。必須智慧地打通各個“孤島”。

2.要注意保護隱私

上述大數據大量涉及公民個人信息和企業營收等敏感數據,在使用中必須做好原始數據和過程數據的保密工作,對於公民個人、企業、社團組織等單項資料,絕不允許向任何機構和公眾提供和公開使用,最後公布的隻能是彙總和綜合數據,並保證難以從中推測出個體信息。

3.宜采用政府和市場力量合作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機製

處理分析大數據對設備、技術要求很高,在當前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的背景下,政府難以新增大量人力物力開拓大數據應用服務。國內大數據處理領域最先進的設備和人才大多分布在大型民企,向企業購買服務來進行大數據分析是最經濟的選擇。但鑒於上述大數據的敏感性,從製度和實務層麵都不能將大數據完全交由企業去分析處理,因此,由政府和企業合作進行大數據分析可能會成為主流形式。

4.要多用公眾喜聞樂見的數據形式

百度預測用沸水圖代表景區舒適度,簡明直觀,今後各類政府預測數據應多參考企業的做法,用圖表等生動形式表達,更易受到公眾歡迎。

(作者單位: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