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化教學平台Linux實現方法研究(1 / 3)

信息化教學平台Linux實現方法研究

信息化建設

作者:薛玉瑩

摘要:為促進 Linux操作係統及開源軟件的學習與應用,推動國內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發展,針對當前信息技術領域Windows教學平台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了能夠適應當前高校信息技術跨平台教學、滿足計算機等級考試要求的Linux教學平台可行性。提出了基於Linux操作係統構建信息技術教學平台,通過Wine實現主流應用軟件跨平台、利用虛擬機實現支持Windows操作係統環境的解決方案,並對課程運用進行了創新,提出了應用過程中的建議及措施,驗證了平台實施的可行性,形成平台建設的初步方案。

關鍵詞: Linux;信息技術;教學平台;開源

中圖分類號:TP31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9-70-03

0 引言

Linux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以其開源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多用戶多任務等特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在服務器和嵌入式領域的應用尤其廣泛,已經成為操作係統行列裏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領域中,Linux及其他各類開源軟件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吸引了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高校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開源軟件,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提升就業率,有效打破目前嚴重依賴國外商業軟件的情況,降低Linux在國家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推廣難度,從而推動國產基礎軟件的發展,帶動國內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人才缺乏和配套應用環境欠佳是製約Linux發展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高校對Linux人才的培養卻畏手畏腳,不敢打破陳規舊例,對Linux學習也僅限於一兩門相關課程,實驗環境不能與日常的生活、工作緊密結合,學生實驗能力差,重視程度更是不夠。麵對這種局麵以及所培養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的問題,高校卻沒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如何從高校信息技術教學方麵更進一步促進Linux學習與應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 Linux平台在高校教學中的優勢

1.1 教學平台現狀分析

高校計算機類基礎課程及相關專業課程多是以微軟係列軟件為平台進行教學,Windows操作係統平台存在授權費用昂貴、不開放源碼、安全隱患大等弊端。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技術實現公開,可以分析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參與開源軟件的開發過程,從而做到理論聯係實際,快速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此類軟件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僅僅學習Windows平台相關知識和技術已不能很好滿足社會需要,研究利用Linux操作係統及開源軟件構建教學平台是有現實意義的。

高校學習Linux的教學實驗環境主要有雙係統和在Windows下通過虛擬機安裝Linux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增加了實驗環境部署難度,需重啟電腦進行平台的轉換,較為繁瑣,不能同時進行兩個係統平台下的學習,學生大多數時間還是在使用Windows平台。第二種方式在實驗環境部署上相對簡單,平台切換方便,但學生不會主動學習並使用Linux操作係統。這兩種方式實質上均以Windows平台為主,對Linux的深入學習與應用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學生經常會反映進入Linux真機就不知所措,無法真正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限製了Linux的應用推廣。

1.2 社會發展的需求

Linux的出現以及開源軟件的興起,是發展國產操作係統及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有力保障。隨著Linux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普及、掌握和研究開源軟件,對於掌握操作係統的核心技術以及軟件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國內,Linux已進入電信、金融等對IT需求高端的行業,企事業單位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在迅速增長,人才的缺乏已經影響到國內軟件產業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在國外,Linux等開放源代碼軟件已被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公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資源,並已籌措構建Linux開源教學平台,以及其下的成熟軟件的應用學習。

1.3 常用軟硬件具備

目前Linux在服務器領域已占有絕對優勢,硬件廠商提供了正式支持,並形成了相關標準。由於早期缺乏應用軟件支持等因素造成桌麵應用效果不理想,但隨著近幾年開源軟件的快速發展,目前Linux桌麵應用已獨具特色,桌麵環境穩定性大幅提高,應用軟件種類豐富、功能齊全,國產軟件也在逐步支持Linux平台,如騰訊QQ、金山WPS等,桌麵應用已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使用。

2 設計思路與關鍵技術

為改變以Windows平台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減少對其的依賴性,進一步提高Linux在教學環節中的地位,本文提出通過Linux操作係統構建高校信息技術教學平台、支持主流應用軟件跨平台運行、能夠兼容Windows軟件環境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