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教學平台設計
首先需對Linux的本地軟件環境進行設計,集成能夠滿足日常桌麵應用的各種軟件,構建教學應用軟件環境;其次提供在教學方麵的主流應用軟件如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能夠在Linux教學平台上運行的方法。由於目前國內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全部基於Windows係統,因此設計時必須考慮能夠支持Windows軟件環境,集成微軟Office、VB、VC、VF、Delphi等,設計思路。
2.2 應用軟件跨平台
跨平台信息技術教學是指在高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同時進行多個係統平台及其相關軟件知識的教學。雖然Windows係統的教學應用軟件在Linux下都有相對應的軟件,但考慮到學生步入社會後的實際環境,本教學平台不采用替代的方式,而是將這些軟件運行在Linux教學平台下,在Linux係統環境中學習與使用,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學平台的實施。實現的方法是通過在Linux上安裝部署Wine軟件。
Wine是一款開源、免費發行的Linux平台下的模擬器軟件[1],能夠實現Windows下的應用軟件在係統下穩定運行,對底層硬件沒有特殊要求,提供除了Windows基本API以外,包括DirectX、Printing、COM等的支持,還可以正確運行辦公軟件、網絡應用以及遊戲軟件等絕大多數程序。
安裝配置方法如下:
yum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配置/etc目錄下的yum.conf文件,另一種是在/ete/yum.repos.d目錄下增加.repo文件。主要步驟:
⑴計算機需能夠訪問Internet。
⑵通過命令行用SU切換到root用戶。
⑶執行yum install -Y wine。
⑷執行應用軟件安裝程序,-c.exe。
Wine支持在GUI界麵下配置相關參數、函數庫等,通過係統菜單項中的應用程序wine configuration進行配置。
2.3 兼容Windows環境
為滿足現有高校信息技術基礎教學與計算機等級考試要求,避免雙係統平台的缺點,采用在Linux係統上通過VMware、Virtual box[2]虛擬機的方式構建Windows軟件環境。這種方式促使學生在學習Window之前要掌握基本的Linux操作,從而逐漸形成以Linux為主的學習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在自己計算機上采用同樣的方式,使Linux學習與應用真正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安裝配置方法主要步驟:
⑴安裝GCC開發工具。
#yum install gcc
⑵安裝內核文件。
#yum install kemel-devel
⑶查看kernel與kernel-devel的版本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需要進行升級。
#uname -r
#rpm -aq kemel-devel
⑷第3步中如果不匹配,則需要升級內核文件,升級完後,重新啟動係統。
#yum-y upgrade kernel kemel-devel
#reboot
⑸下載、解壓、安裝。
#tar zxvf VMwareTools.tar.gz
#./vmware-instal.Pl
2.4 係統定製與集成
依據高校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及相關教學內容,目前國內外各種Linux發行版均無法直接滿足教學要求,本教學平台的實現需進行大量的係統配置和應用軟件部署,為更好地輔助理論與實驗教學,減輕實驗室管理上的工作量,提高平台的易用性,需進行定製與集成,形成適用於高校信息技術教學平台的發行版。
主流Linux的發行版多數是源於RedHat和Debian,桌麵級應用以Fedora和Ubuntu為主。由於Fedora與Linux服務器操作係統RHEL/CentOS等兼容性較好,是很多新技術的測試平台,安全性強,使用者較多故本係統建議采用Fedora GNOME桌麵環境進行構造。由於係統定製與集成方法過程篇幅較大,將在後續文章中詳細論述。
3 課程運用與創新
在高校運用基於Linux的信息技術教學平台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包括培養信息技術傑出人才、促進國內信息技術發展。教學方針是在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能在Linux環境中完成授課,這是一種創新。將這些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教材等教學材料作適當的調整,逐步從Windows教學平台過渡到Linux教學平台。計算機專業課程較多,以下對部分課程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