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剛剛滿2歲的秋秋不小心把一頁書撕壞了,她發現撕紙很好玩,就到爸爸的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撕著玩。等媽媽發現的時候,秋秋已經撕了好幾張了。媽媽很生氣,對秋秋說:“秋秋,書要好好保護,以後還要看呢。你幫爸爸把書粘好。”秋秋接著問:“為什麼要把書粘好啊,媽媽?”
“常見的回答”
“你要是不粘好,爸爸會生氣,爸爸生氣就不要你了!”
“專家分析”
孩子不小心做錯了事,卻發現了一個好玩的遊戲。孩子會繼續做這個遊戲,直到家長來製止他。家長怒不可遏的時候,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做錯事。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孩子隻不過是在玩一個他覺得很有趣的遊戲而已。對於玩遊戲,你是不是有更多的好主意呢?不妨跟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在改正錯誤的同時,體驗到家長濃濃的愛意!
常見的回答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怖情緒。2歲的小孩子,還分不清氣話和事實的區別。家長說的“不要你了”,孩子會認為家長就會那樣做,心理極度害怕和恐懼,這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陰影。
“消極的回答”
“做錯了事情就趕快改正,你真是不聽話,不是個好孩子!”
“你還不粘好,我就把你最喜歡的書也撕掉,讓你再也看不到那本書!”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書現在受傷了,它很疼,它在哭呢!它還說:‘秋秋,你來幫幫我吧,我疼得要命啊!’我們一起想辦法來救救書吧!”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看書掉了幾頁,就像我們摔跤擦破皮一樣疼呢。你上回摔跤手受傷了疼不疼呀?那我們趕快給書貼上創可貼,讓書不要疼了,好不好?你去拿透明膠,我去找剪刀……”
引發同情型-“寶貝兒,書頁被撕掉,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媽媽,好可憐啊!我們一起幫助書頁回家好不好?你去拿膠水,我來整理書怎麼樣?”
感同身受型-“寶貝兒,書掉幾頁了,我們以後想要看這些內容就找不到了!就像你最喜歡的圖畫書,裏麵你喜歡的汽車圖畫找不到了一樣。那樣你會不會傷心呢?我們幫爸爸把書粘好,以後我們想要看就能看了,好不好?”
“溫馨提示”
孩子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想辦法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千萬不能懲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