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兩歲半的田田跟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在超市門口等車的時候,田田媽媽發現有人在旁邊抽煙,就對田田說:“寶寶,我們走遠一點吧,這裏有人在抽煙,會有煙氣過來嗆我們的。”田田看了看那個抽煙的人,然後盯著媽媽的臉,大聲問:“媽媽,那位叔叔為什麼要抽煙呢?”
“常見的回答”
“別那麼大聲說話,叔叔聽到你這樣問會生氣的!咱們走開就是了,別管那麼多!”
“專家分析”
孩子問這個問題,其實潛意識裏是說,那位叔叔抽煙妨礙了我們,為什麼不能不抽!要跟孩子解釋那位叔叔為什麼抽煙,要給孩子一個比較善意的原因,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抽煙是有害健康的,不僅是對自己,還會對身邊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常見的回答看似解決了孩子所問問題可能帶來的尷尬,可是卻阻擋了孩子以後問問題的勇氣,也給孩子做了這樣的暗示:別人的事情不要管!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可能的尷尬,也要讓孩子明白,抽煙是別人的自由,但是是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
“消極的回答”
“他就是要抽煙,小孩子管不了的,別廢話啦!”
“你這樣大聲說話,那位叔叔會打你的。”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我們先走到旁邊去,媽媽慢慢給你解釋。這位叔叔工作很累,他抽煙是想要把疲勞趕跑。可是抽煙對身體不好,會讓自己生病,也會嗆到旁邊的人,寶寶我們以後都不要抽煙,好嗎?”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那位叔叔抽煙,那煙氣就到他的身體裏去了,他覺得能解乏,可是他的身體會很難受,我們在他旁邊也被嗆到了是不是?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他是不是應該不抽煙?如果他很想抽,到沒人的地方去抽是不是更好?”
堅定承諾型-“寶貝兒,那位叔叔習慣抽煙了。抽煙對身體不好。爸爸媽媽都不抽煙對不對?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爸爸媽媽一定能做到。”
開朗樂觀型-“寶貝兒,抽煙會讓煙熏得人很難受,那位叔叔想用讓人難受的煙趕走勞累呢!就像我們被趕跑一樣!”
“溫馨提示”
碰到比較特殊的場合,在回答寶寶問題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寶寶和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根據情況,合理地回答寶寶的問題。不要恐嚇也不要欺騙,讓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同時也讓孩子學習怎麼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