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3歲的嘟嘟在陽台上玩得滿身是汗,媽媽說:“嘟嘟,來洗澡啦!夏天這麼熱,一天得洗兩個澡才行,要是冬天就不用洗那麼多了。”嘟嘟問:“媽媽。為什麼夏天要洗兩個澡,而冬天不用呢?”媽媽說:“因為夏天很熱而冬天很冷啊!”嘟嘟繼續問:“為什麼夏天很熱而冬天很冷呢?”
“常見的回答”
“夏天熱冬天冷,這是常識,怎麼連這個也不知道呢?”
“專家分析”
為什麼夏天熱冬天冷?孩子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家長不免會感覺不知從何談起。冬季太陽光線斜射在地麵,地麵上每單位麵積受熱少,加之日照時間短,地球外圍的大氣層也會吸收一部分光熱,因此冬季會很冷。夏季則相反,太陽直射地麵,白天又長,光線經過大氣層也薄,因此夏天會很熱。可是,跟3歲的孩子講這些,會讓他很難理解。家長可以開動腦筋,用身邊的物件幫助孩子理解。
常見的回答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孩子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以後做事情缺乏自信。
“消極的回答”
“真是個笨蛋,連這個也要問!”
“你真麻煩,再問的話,我就生氣了!”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這個問題你問得真好!等洗完澡後,媽媽帶你一起來做個試驗給你解釋好不好?我們可以用籃球當地球,用手電筒當太陽光。現在,我們洗澡去囉!”
“舉一反三”
引導討論型-“寶貝兒,你很想知道答案對不對?這樣吧,我們一邊洗澡一邊來討論這是什麼原因好不好?如果洗完澡咱們還不知道答案的話,我們就去找找資料行不行?”
設計遊戲型-“寶貝兒,現在我們先來洗澡。洗完澡媽媽跟你一起來玩個遊戲,看看能不能從遊戲中找到答案好不好?”
胸有成竹型-“寶貝兒,你這個問題問得相當有邏輯!媽媽邊給你洗澡,邊給你解釋這個問題好嗎!”
“溫馨提示”
孩子提出問題,並不一定要你當時就給出標準答案。有的時候,拖延一下時間,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或收集答案,同時也能極大地引起孩子對解決問題的興趣,豈不是雙贏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