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4歲的迪迪不停地在電視旁邊轉來轉去,不停地這兒摸摸,那兒碰碰。媽媽問:“迪迪,你在幹什麼?”“我在找電視的嘴巴呢!”迪迪回答。媽媽說:“電視可沒有嘴巴!”迪迪問:“媽媽,那沒有嘴巴,電視怎麼也能說話呢?”
“常見的回答”
“你怎麼那麼多問題,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專家分析”
4歲的孩子,其主動探索世界的需求和能力也逐步提高,理解和學習知識的能力也進一步提高。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和接受能力,適當地給孩子普及一些比較簡單的科普知識。
常見的回答阻止了孩子的提問,很容易打擊孩子的好奇心,也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
“消極的回答”
“電視怎麼會有嘴巴呢?再囉嗦把你的嘴巴封住!”
“你真傻,電視又不是動物,怎麼會有嘴巴?電視隻有揚聲器啊!”
“合理的回答”
“迪迪,電視機裏麵裝有揚聲器,我們在外麵是很難看到的。就像電腦配備了音箱一樣,電視節目裏的聲音都是通過揚聲器傳到我們耳朵裏的。”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孩子,人和動物是不是都有嘴巴?電視機沒有像我們人和動物一樣的嘴巴,可是它有像嘴巴一樣能發出聲音的裝置,這個裝置就叫揚聲器。你想想看,我們家還有什麼電器像電視一樣,沒有嘴巴也能發聲呢?”
興趣導向型-“寶貝兒,電視機的‘嘴巴’就是它的揚聲器。雖然沒有嘴巴,但是它也能把聲音傳遞出來。這就是科學的神奇力量。”
轉移注意型-“寶貝兒,電視的‘嘴巴’在電視機裏麵呢,我們在外麵是看不到的。不過,我手機裏的‘嘴巴’可以讓你看一看喲!”
“溫馨提示”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好奇是上天賜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好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自由探索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