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兩歲三個月的珺珺很開心地幫助媽媽收拾桌子上的碗。她像拿自己的不鏽鋼碗一樣,去運輸裝菜的大瓷碗,沒想到一不小心,瓷碗摔到了地板上,碗立刻就碎了。珺珺嚇壞了,哭了起來!盡管媽媽表示不是珺珺的錯,珺珺還是不停地抽泣,流著眼淚問:“媽媽,碗為什麼會打碎啊?”
“常見的回答”
“把碗打碎了還要哭,還多嘴問,再問我就打你的屁股!”
“專家分析”
孩子很高興地幫助媽媽做事情,內心是期待表揚的。可是不小心打碎了碗,被碗破碎的聲音嚇壞了,又擔心會被媽媽批評,內心的恐懼是難以言表的。隻有通過哭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不能認為孩子在搗亂,或者逃避責任。應體諒孩子的恐懼,用擁抱或輕緩的語言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懼,幫助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
常見的回答很可能讓孩子更加恐懼,哭聲變得更大。應仔細分析孩子哭泣的原因,找到緩釋孩子情緒的最好的辦法。
“消極的回答”
“打碎碗我沒怪你,你怎麼倒自己哭了起來?”
“氣死我啦!好好的碗,非要來拿,你看,現在打碎了吧!”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別害怕,媽媽在旁邊保護你呢!剛才那個很大的聲音隻是碗打碎的時候發出來的!碗碎了也不要緊,我們把碎片掃到垃圾桶倒掉就可以啦!你要不要幫媽媽來掃呢?”
“舉一反三”
誠懇求助型-“寶貝兒,來,媽媽抱抱!被嚇到了吧?不用害怕,媽媽在旁邊保護你呢!碗打碎了也沒關係,重要的是你很安全!等會兒我們把碎片整理一下。寶貝兒,媽媽不知道這些碎片要怎麼收拾呢,你幫媽媽想想辦法好不好?”
展示過錯型-“寶貝兒,讓媽媽抱抱!寶貝兒,怎麼啦?是不是被碗打碎的聲音嚇到啦?是不是害怕媽媽會說你?沒有關係的,碗碎了收拾好就可以啦,媽媽小時候也老打碎碗呢。不要害怕,我們一起來想辦法收拾好不好?”
溫情委婉型-抱著孩子說:“寶貝兒,不要怕,媽媽在你身邊呢!寶寶幫媽媽幹活很努力!碗打碎了也不要緊,我們一會兒來收拾就行了!”
“溫馨提示”
在生活中,孩子難以避免會犯錯誤,想幫忙卻越幫越忙的情況比比皆是。犯錯誤的孩子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態?是後悔、內疚、害怕被責備。應了解孩子的心態,緩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正視錯誤,有勇氣改正錯誤。
在孩子眼裏,家長做事都是那麼十全十美,如果你偶爾告訴他,你也曾經犯過錯誤,孩子會明白:“哦,原來家長也犯錯!”隻有正視錯誤,才能改正錯誤。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