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可馨4歲了,可是在吃飯時間老是想玩玩具、看書。可馨的媽媽說了她很多次,可是可馨還是不由自主地離開餐桌去玩。今天可馨又要去玩汽車,媽媽對她說:“吃飯時間不能玩。”可馨立刻問道:“為什麼吃飯時間不能玩呢?”
“常見的回答”
“我說不能玩就不能玩,你聽我的話就是了。”
“專家分析”
孩子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孩子不想在吃飯的時候放棄玩耍。吃飯時孩子喜歡玩,讓家長操心不已。孩子不好好吃飯,大部分的責任在家長。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剛開始孩子吃飯玩沒有去製止,或者製止不堅決,讓孩子養成了邊吃飯邊玩的不良就餐習慣。所以家長在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語氣堅決地告訴孩子,吃飯時間絕對不可以玩。
家長最常見的回答,隻是語氣強硬地表達家長的態度,難以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
“消極的回答”
“不許玩!邊吃飯邊玩把人都急死了!”
“我說的話你要好好聽,再問的話就讓警察來抓你!”
“合理的回答”
“吃飯的時間就隻能吃飯。如果你在吃飯的時間去玩,錯過了吃飯時間,你就要餓肚子。直到我們吃下頓飯你才能一起吃。你願意餓肚子嗎?”
“舉一反三”
適當威脅型-“在吃飯時間就隻能吃飯。如果這個時候你不吃飯,你就隻能等到下一頓了。而且零食也一律不能吃了。你現在要玩不吃飯嗎?”
快樂引誘型-“吃飯時間當然隻能吃飯啦!要不然會餓肚子的。今天媽媽做了很多好吃的喲,有你最喜歡吃的菜喲!唉,爸爸可不要全吃掉了,要給我們留一點兒。”
溫情遊戲型-“對,吃飯時間就吃飯!不過,吃飯也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呀,要不要來試試!”
“溫馨提示”
邊吃飯邊玩的問題,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解決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的禮儀,並讓孩子遵行。在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可以“狠心”讓孩子體驗一下饑餓的感覺,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