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夏夜,白天的餘熱讓人無法入睡。已經晚上九點半了,恒恒媽還帶著2歲的恒恒在街邊散步。經過路邊超市的時候,恒恒發現超市都已經關門了。恒恒抬頭問媽媽:“為什麼晚上超市要關門?”
“常見的回答”
“超市工作的叔叔阿姨們晚上也要回家休息啊!”
“專家分析”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各方麵的能力迅速發展,他們想接觸更多周圍的事物,需要觀察、了解、適應周圍的事物。他們需要探索,以求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解釋和答案。好奇心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興趣,所有成人看似平常的事情,孩子都會觀察、思考。這就是孩子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提問的原因。
常見的回答僅簡潔地告訴了孩子超市關門的原因。可是還會引起孩子的進一步發問:“為什麼他們也需要休息呢?”
“消極的回答”
“超市不關門,東西都會被偷掉的!”
“我們不買東西,他們就關了門唄!”
“合理的回答”
“在超市工作的叔叔阿姨們,他們已經工作一整天了。工作一整天會不會很累呢?累了應該怎麼辦呢?你說得很對,需要休息!到了超市下班時間,叔叔阿姨們就把東西收拾好,關好門窗,回家休息了!”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現在已經是九點多了,我們應該幹什麼了呢?對,我們要休息了。在超市裏工作了一天的叔叔阿姨們也需要休息了。叔叔阿姨們離開超市回家,要不要給超市關門啊?你說得很對,所以他們關好門窗回家啦!”
快樂感染型-“寶貝兒,在超市工作的叔叔阿姨們,工作一天很辛苦,所以關好門回家休息去了,明天又會來上班!等我們明早起來就會發現,超市的門已經開了,哈哈!”
設身處地型-“寶貝兒,就像我們玩了一天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一樣,在超市工作的叔叔阿姨們也要回家休息,明天好繼續上班賣東西給大家!想想看,明天我們有沒有什麼需要買?”
“溫馨提示”
有的時候,看似簡單的問題可以複雜一點來解釋,因為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簡單的一兩句話是達不到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