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為什麼超市要到八點才開門(1 / 1)

“情景再現”

4歲的芒芒很早就起床了,一個人玩了很久。到了七點鍾,該吃早飯了,芒芒說什麼也不願意吃饅頭,非要吃超市裏買的麵包。可是昨天買的已經吃完了,今天超市還沒有開門呢。媽媽告訴芒芒,超市要到八點鍾才開門。芒芒哭著問:“為什麼超市要到八點才開門呀?”

“常見的回答”

“超市就是那樣規定的,我又不能去開門!”

“專家分析”

家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已經給孩子準備好了餐點,可是寶寶一定要吃桌子上沒有的。不少家長會認為,孩子是故意借找沒有的食物來逃避吃飯。其實,孩子可能僅僅是突然想吃某種食物,或者對桌子上的食物沒有興趣。家長要做的,就是吸引孩子來吃準備好的食物,而不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常見的回答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給自己買想吃的食物,從而引發更嚴重的哭鬧。

“消極的回答”

“超市幾點開門關我什麼事,我怎麼知道它為什麼要那時候開門!”

“有什麼就吃什麼,你管人家幾點開門呢?”

“合理的回答”

“超市的叔叔阿姨們餓著肚子怎麼能賣東西呢?他們也要吃飯啊!我們跟他們比賽好不好,看是我們先吃完,還是他們先開門!”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超市的叔叔阿姨們餓著肚子可以幹活嗎?他們也得吃飯對不對啊?吃過飯上班才能開門是不是?等他們上班咱們才能去買是不是吧?今天早上的雞蛋特別新鮮,你看爸爸吃得好香啊,我們也趕快拿一個吃!”

快樂承諾型-“超市賣東西的叔叔阿姨們還沒有吃飯呢。他們要吃完飯才有力氣來賣東西呀。等開門了我們再去買,現在我們先吃‘烏雞蛋’好不好?你看黑米做的圓圓的饅頭像不像烏雞生的蛋呢?可好吃啦,要吃的寶寶要趕快啊!”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超市的工作人員要做些準備工作才能開門呢!他們得把商品擺好讓我們選呢。我們等開門後再去買,現在有好吃的東西等著你呢!”

“溫馨提示”

孩子挑剔食物,父母就要提高警惕啦!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麵前說這種食物不好吃,那種食物味道不好,孩子就會直接受到影響。如果你在孩子麵前說這種菜好吃,那種菜也很香,並且大口大口地吃,孩子也會有個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