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我好想玩那個小朋友的玩具,可是他不肯怎麼辦(1 / 1)

“情景再現”

菲菲已經2歲了,她喜歡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可是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菲菲出去玩,碰到小夥伴就一起玩開了。但是當她想玩別人的玩具時,別的小朋友不肯給,菲菲會很不開心,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好想玩那個小朋友的玩具,可是他不肯怎麼辦?”

“常見的回答”

“人家不肯就不要嘛,哭什麼呀!”

“專家分析”

2歲孩子的眼裏還沒有你的,我的這樣的意識,對喜歡的玩具會直接拿過來。孩子們之間的社會交往從玩具開始,讓孩子自然地感受到被接受和被拒絕的感受。平時,家長可以教孩子如何向別人借玩具,鼓勵孩子交換玩具。多向孩子表達,增強孩子的記憶。

如果孩子感覺受到拒絕心情不好,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多理解他人。家長盡量不要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讓孩子自然發展自己的態度就可以了。

“消極的回答”

“不給你不會搶過來呀,真是死腦筋!”

“連個玩具也借不到,你還能做什麼呀?”

“合理的回答”

“沒有借到玩具你感覺失望了?小朋友不高興的時候,要理解,你可以玩自己的玩具嘛!”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小朋友不把玩具借給你,你很難過吧?可是你自己也會有不借給別人玩的時候呀!小朋友不借給你,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可以找其他的玩具玩呢?”

引發共鳴型-“真是遺憾,那麼好看的玩具一定很好玩。那個小朋友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你要理解他。咱們自己的玩具也很好,一起來玩吧!”

緩解情緒型-“寶貝兒,你一定很傷心吧!要是我一定會大哭一場。不過,不借給我們玩,我們也可以玩其他的對吧?”

“溫馨提示”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首先要征求物主的同意,不同意就不能要。讓孩子明白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跟人家分享的,得不到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