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我不是每個周末都要去姥姥家嗎(1 / 1)

“情景再現”

昊昊從小跟姥姥一起生活了兩年,所以對姥姥很依戀。尤其是上幼兒園了,一到周末就要去姥姥家。一到周六的早上就開始鬧騰,直到準備好上車。今天,媽媽打算帶昊昊去買秋天穿的鞋子,昊昊歪著頭問:“媽媽,我不是每個周末都要去姥姥家嗎?”

“常見的回答”

“你就知道姥姥,也不想媽媽嗎?”

“專家分析”

孩子的依戀情緒在1歲之前就會建立,會依戀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少孩子是祖輩撫養,所以孩子很自然地會跟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親近。家長想要獲得孩子的依戀,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陪孩子,才會得到孩子的認可。

“消極的回答”

“你做姥姥的孩子算了,不要喊我媽媽了。”

“這裏才是你的家,怎麼不認父母老要姥姥呀!”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你很想姥姥是不是?我們先去商場買完鞋子,然後再去姥姥家。”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你很想姥姥,媽媽也知道。可是我們不去買鞋子的話,秋天穿什麼呢?涼鞋會不會凍腳呢?是不是買完鞋子也可以去姥姥家呢?”

快樂承諾型-“你今天想去姥姥家是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先跟媽媽去商場買鞋子,買完鞋子就可以去看姥姥啦!”

布置任務型-“寶貝兒,你很想姥姥了是不是?周末當然可以去看望姥姥啦!不過有一個任務必須要完成,就是我們得去買鞋子,買完鞋子後就去姥姥家!”

“溫馨提示”

尊重孩子的依戀情緒,給孩子時間慢慢地熟悉父母,等孩子慢慢長大了,他自然會依戀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