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齊齊媽媽要出去買菜了,就對齊齊和爸爸說:“我要去買菜了,齊齊,你好好跟爸爸玩,媽媽一會兒就回來。”齊齊聽了,跑到門邊,對準備開門的媽媽說:“媽媽,你出去買菜也要跟我說啊。”媽媽回答:“是呀,要去做什麼就要告訴別人啊。”齊齊歪著腦袋好奇地問:“為什麼要告訴別人你幹什麼去了?”
“常見的回答”
“這樣你就知道我出門了,也不會到處找我啊!”
“專家分析”
孩子的觀察力往往令家長吃驚不已。對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情,孩子會睜大眼睛觀察。不要認為孩子很無聊,這就是他成長的過程。對身邊的事物細心觀察,讓孩子逐漸成熟。
“消極的回答”
“我要走了,怎麼那麼多問題啊!”
“傻孩子,這也是個問題嗎?”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你觀察得真仔細啊。媽媽出門給你們打好招呼,你就不會不知道媽媽幹什麼去了。當你有事的時候,就知道媽媽不在家,可以找爸爸幫忙啊!”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媽媽出門告訴你們,你和爸爸就知道媽媽幹什麼去了。要是媽媽不說就走了,你和爸爸會不會奇怪我怎麼突然就出門了?會不會想我出去是幹什麼?會不會擔心媽媽呢?”
機會教育型-“寶貝兒,媽媽告訴了你和爸爸我去買菜了,這樣你們是不是就能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了?你們也用不著擔心我,對不對?你在幼兒園,如果有事情要自己去做,是不是也會跟老師說呢?你做得真棒!”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這樣你和爸爸就知道我出門幹嗎去了!有事情也知道怎麼找我啦。媽媽出去啦,一會兒就回來,寶貝兒,跟媽媽再見。”
“溫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會有待人接物的禮儀,家長做好榜樣,孩子就會跟著學。所以家長要注意:你就是孩子的榜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