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為什麼要媽媽洗碗(1 / 1)

“情景再現”

青青已經3歲了,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一天晚飯後,一家人吃過晚飯,照例又是媽媽去洗碗了。看著媽媽忙了一天,還要去洗碗,青青問爸爸說:“爸爸,為什麼要媽媽洗碗?”

“常見的回答”

“因為媽媽洗碗洗得最好啊!”

“專家分析”

孩子天生就具有平等意識。家庭教育要有平等意識,也是很多人很難做到的,成人隻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到與孩子完全平等的地位上,才有可能讀懂孩子。要把孩子看做與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不要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處處體現出平等意識。家務活可以分配幹,不要給孩子留下男人就可以不幹家務活的印象。

“消極的回答”

“女人就是洗碗的嘛,男人是不進廚房的。”

“我掙錢那麼辛苦,洗碗的事當然是媽媽幹啦!”

“合理的回答”

“寶貝兒,媽媽洗碗是不是很累呀,我們在旁邊給媽媽唱歌好不好?等媽媽洗完碗,我們一起向她說謝謝!”

“舉一反三”

共同協作型-“寶貝兒,媽媽洗碗很辛苦是不是?那我們也去幫忙好不好?媽媽熱了,我們幫她扇風,等會兒媽媽把碗洗好了,我們負責把碗運到消毒櫃裏好不好?”

參與勞動型-“媽媽天天洗碗,真的很辛苦,今天晚上青青來洗碗怎麼樣?”

堅強後盾型-“寶貝兒,老是讓媽媽洗碗,媽媽是不是會很累啊!我們幫媽媽倒好水,等媽媽洗完碗就可以喝,好不好?”

“溫馨提示”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讓孩子學習幹活,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