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今天是周末,林林想要去踢球啦。在爸爸的陪同下,父子倆在公園裏踢了很久的球。剛從外麵踢完球回來,林林和爸爸渾身都被汗弄得濕漉漉的。於是兩人便嘻嘻哈哈地一起走進衛生間洗澡。在洗澡的過程中,林林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邊看著爸爸一邊異常驚奇地問爸爸:“爸爸,你的胳肢窩怎麼長頭發了?”
“常見的回答”
“這可不是頭發!”
“專家分析”
孩子從3歲開始進入性別認知階段。在洗澡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被問及體毛的問題。孩子習慣地將所有的“毛”和“發”定義為“頭發”,憑他們有限的觀察經驗,他們認為“頭發”都該長在頭上,所以,當孩子看到父母與自己有所不同時,心中立刻會產生了種種疑問。當孩子問“為什麼會長毛”的時候,要想用科學的說法來回答似乎太困難了。
“消極的回答”
“看什麼看,趕快洗!”
“從小就不學好啊,看別人隱私!”
“合理的回答”
“這個是腋毛,不是頭發。人到了青春期就會長腋毛。”
“舉一反三”
直截了當型-“這個不叫頭發,叫腋毛。人長大了都會長腋毛的!”
預測未來型-“這個是腋毛,長大就會長。有腋毛就是男子漢,就要獨立自主啦!你要多學本事,以後才能獨立喲!”
樹立榜樣型-“孩子,這是腋毛,不叫頭發!你看爸爸是不是很強壯?人長大後,長了腋毛,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溫馨提示”
家長的回答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還應向孩子說明人的生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