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昨天,褲褲第一次上幼兒園,是媽媽送他去的,一路上褲褲嘰嘰喳喳地不停地問問題:“幼兒園玩什麼呀?”“老師長的什麼樣子?”……今天又要去上幼兒園了,褲褲沒有了昨天的興奮勁兒,一路上不怎麼說話。快到幼兒園的時候,褲褲突然抬頭問:“媽媽,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呀?”
“常見的回答”
“因為你長大了呀,要去幼兒園學習跟很多小朋友玩呀。”
“專家分析”
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關鍵一步。由於幼兒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生活環境的不同,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他們開始想家,開始哭鬧;有的孩還會表現出生理上的不適,如出現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一回家則上述症狀馬上消失。
為了盡快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家長應分析造成孩子入園不適應新的環境的原因,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
“消極的回答”
“你怎麼這麼不愛學習呀,這麼小就不想上幼兒園。”
“長大了就要上幼兒園呀!”
“合理的回答”
“媽媽有時候也會想:‘為什麼要上班呢?’你去了幼兒園,媽媽好想你呀,今天傍晚,媽媽早些來接你怎麼樣?”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你在幼兒園會不會想媽媽呢?媽媽今天在你的小書包裏放了你最喜歡的阿魚,你想媽媽的時候,就看看阿魚的眼睛。阿魚的眼睛是不是很漂亮,像媽媽的眼睛一樣?”
快樂承諾型-“寶貝兒,媽媽送你上幼兒園之後,就會很想你。今天傍晚,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好不好?”
轉移注意型-“寶貝兒,無論你在哪裏,媽媽都會很想你!今天傍晚回家後,我們就開始過‘晚上周末’,你開心嗎?”
“溫馨提示”
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對幼兒園生活不適應,更多的是舍不得離開家庭。家長應努力幫助孩子適應,用愛和耐心等待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