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荔枝為什麼要剝殼才能吃(1 / 1)

“情景再現”

快3歲的盼兒就是一個“問號”,看到什麼東西都要問個為什麼。今天盼兒媽媽買了荔枝,招呼家人吃。盼兒也樂顛顛地來吃了。邊吃邊問給他剝殼的媽媽:“荔枝為什麼要剝殼才能吃呢?”

“常見的回答”

“荔枝就是要剝殼才能吃嘛!”

“專家分析”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現出來了。早在新生兒時期,孩子就會對光亮的、顏色鮮豔的物體好奇地注視。孩子因為知識麵狹窄,缺乏生活經驗,常常會提一些讓人覺得幼稚的甚至讓人捧腹大笑的問題。對於一個你覺得簡單的問題,孩子會刨根問底,問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讓人難以招架。孩子喜歡問問題是好事,但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得到滿意的回答卻是件難事。家長要有耐心,不要不懂裝懂,去騙孩子。

“消極的回答”

“你真是煩死了,老拿這樣的問題來煩人!”

“荔枝也不能堵住你的嘴,別說話!”

“合理的回答”

“不剝殼的荔枝你可以吃吃試試好不好吃。”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荔枝不剝殼,吃起來會怎麼樣呢?我們來試試看吧?咬到皮了是不是?好吃嗎?是不是要剝殼才好吃呢?”

快樂承諾型-“荔枝皮澀澀的,不好吃,所以我們要剝殼後才吃呀!來,給你一顆最大最甜的!”

循循善誘型-“寶貝兒,有不少水果都是要剝殼才能吃的!荔枝就是其中一種。”

“溫馨提示”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不要因為孩子的問題幼稚、不好回答而去訓斥孩子,隻有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孩子才會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