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明基快3歲了,每天都會圍著爸爸媽媽不停地問為什麼。今天,明基媽媽帶明基吃水果。明基邊吃水果,邊沉思。過了一會兒,明基突然問媽媽:“為什麼水果要被人吃掉呀?”
“常見的回答”
“這是什麼問題嘛,根本都不要回答。”
“專家分析”
對不少家長來說,孩子的問題給自己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難以解答的煩惱。那麼,如何麵對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的孩子?是用善意的謊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釋?都不必!運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就能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
“消極的回答”
“吃東西不要問問題。”
“你這個笨蛋,水果就是被人吃的嘛!”
“合理的回答”
“水果的價值就在於給人提供營養,就像我們幫助別人我們自己會很開心一樣。”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為什麼水果要被人吃呢?如果人不吃水果,水果會不會爛掉呢?那樣營養也白白地流失了是不是呢?”
快樂承諾型-“水果喜歡幫助我們長身體,所以我們要多吃水果呀!”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水果喜歡被人吃,水果長熟之後,給人帶去營養,是水果自己的願望!”
“溫馨提示”
碰到難以解答的問題,不妨自己也當個提問者,給孩子提問題,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問題,而不是所有的答案都要家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