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小雨從小是爺爺奶奶帶著,老人總是很寵孫子,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他吃,平時也會變著法兒給孫子買好吃的。小雨媽媽決定要改掉孩子吃零食的習慣。今天早上,小雨一起床,就準備找零食吃,可是平時放零食的地方都沒有零食了。小雨找了很久沒找到,就哭起來了。小雨媽媽告訴他,零食媽媽收起來了,以後要吃飽飯之後才能吃零食,而且慢慢地要少吃零食。小雨邊抽泣邊問:“媽媽,為什麼要少吃零食呀?”
“常見的回答”
“零食對身體不好!”
“專家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好吃的小食品在兒童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然而好吃並不等於有營養。兒童食品為了增加其色澤和口感,往往添加了大量的色素、香精、甜味劑、防腐劑等。長期吃零食會對兒童的肝髒、血液、中樞神經係統構成危害,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另外,零食會讓孩子對其濃烈的味感形成依賴,對魚奶、蔬菜等清淡有營養的食品產生厭食情況,導致膳食結構不合理、不均衡,危害兒童的身體健康。所以,家長一定要控製孩子的零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消極的回答”
“不給吃就是不給吃,有什麼好問的!”
“再要吃零食就不要你了!”
“你真是不聽話呀,有你這樣的孩子真是倒黴!”
“合理的回答”
“吃零食會讓我們的身體發胖,而且會讓我們吃不下有營養的食物。”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你吃過零食之後,是不是不想吃飯了呢?零食填飽了你的胃,讓你沒有辦法吃有營養的食物,長期這樣的話,你都不能長高了,你要不要這樣呢?”
快樂承諾型-“寶貝兒,少吃零食,多吃飯菜和水果,會讓你長得很高很壯!”
故事教育型-“寶貝兒,你還記得故事裏的小魚嗎?小魚不停地吃零食,結果長得太胖了!大灰狼來的時候,它都跑不動,結果被大灰狼吃掉了是吧?你也要像小魚一樣嗎?”
“溫馨提示”
家長要注意盡量少地給孩子吃零食,特別是飯前不要給孩子零食,讓孩子感到饑餓,從而形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另外,給孩子安排好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把注意力總是放在吃零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