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5.12”大地震以後,幕幕家每天都在關注地震的消息,每天全家都一起在電視機前看新聞。幕幕看到電視裏很多倒塌的房子,還有受傷的人,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啦?”爸爸告訴她,這是我們祖國的四川省發生了地震。幕幕接著問:“為什麼會地震呀?”
“常見的回答”
“老天要地震,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呀!”
“專家分析”
在地殼運動的過程中,地殼的不同部位受到了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那些構造比較脆弱的處所就容易破裂,引起斷裂變動。這種變動成為地震的主要原因。全世界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於地殼的斷裂變動造成的,這類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另外,火山爆發、洞穴坍塌等也可造成地震,但數量都很少,規模也很小。因此地震也可以說是現今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
“消極的回答”
“我怎麼知道答案呀,你的問題問得太為難我了。”
“看電視,怎麼那麼多問題,問得我們都不能看電視了。”
“合理的回答”
“是呀,怎麼會地震呀。你想不想要地震呢?”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地震是地殼在運動。你看地震是不是讓很多房子都倒了?是不是有很多人受傷呢?地震好不好呢?”
學會同情型-“寶貝兒,地殼裏麵的運動,形成了破壞性的地震。我們的同胞都在受苦,我們明天去捐款給他們好不好?”
溫暖傳遞型-“寶貝兒,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為什麼要地震啊?你看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他們很痛苦,我們怎樣能幫助他們呢?”
“溫馨提示”
提問是孩子求知的表現。在生活中,家長不僅要認真地回答孩子的提問,還要適當地啟發孩子提問,也可對孩子提的問題進行深一步的發問,以引導孩子思考。當孩子在你的誘導下自己得出答案後,他會很高興,同時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