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6章 人為什麼要養貓(1 / 1)

“情景再現”

3歲的滔滔特別怕貓,這是因為有一天滔滔去樓下花園裏玩,跑著跑著有一隻黃色的貓就來追他。盡管那隻貓並沒有咬他,可滔滔從此以後就害怕貓。剛開始被貓追後,嚇得不敢出門,即便出門也要叫上家人一起去。每次出門的時候,滔滔就很緊張,害怕碰到貓。還不停地問媽媽:“為什麼人要養貓呢?”

“常見的回答”

“養貓是養貓人的權利,你不用管。”

“專家分析”

孩子怕貓,是因為他曾經被貓追過。在孩子幼小的大腦皮層中,留下了對“貓”這一概念的強烈記憶。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因此,家長需要及時給孩子一些心理治療,避免孩子留下“怕貓綜合征”。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說服孩子不怕貓。也可以給他買一隻可愛的玩具貓,看一些可愛的貓的圖畫,講一些貓保護人的故事,幫助孩子建立“貓不一定會咬人”的概念。其次,可以用語言幫助孩子,消除他對貓的誤解和害怕。比如說:“小貓小貓,真可愛,它看到好吃的就喵喵叫哦!一隻好可愛的小貓啊,它的毛真軟呢!”家長充滿信心的口吻和態度對孩子尤其重要。如果有可能的話,可讓孩子和貓漸漸接近。讓孩子在安全的距離內觀察貓,然後選擇對人友善、孩子比較熟悉的小貓,讓孩子慢慢接近它,直到孩子內心的恐懼感逐漸消失。但是,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要超過孩子所能接受的程度,否則將適得其反。

“消極的回答”

“你怎麼那麼喜歡管閑事,別人養貓也要管。”

“你真是個大麻煩,怎麼那麼多廢話,再問這樣沒有意思的問題,我就不要你了。”

“合理的回答”

“是呀,為什麼人要養貓呢?你覺得人應不應該養貓呢?”

“舉一反三”

引導思考型-“寶貝兒,貓咪看起來是不是很可怕?可是你知道嗎?很多貓咪是人類的朋友,它們能幫助主人抓偷吃東西、咬壞衣服的大老鼠,你看貓咪是不是很有用呢?不過,以後你看到身邊有貓時,千萬不能跑,你可以按照你正常的速度走路,當貓離你很近時,你可以大聲地叫,就像小熊一樣大叫把貓趕走。”

快樂承諾型-“寶貝兒,人們為什麼要養貓呢?媽媽帶你看一個貓咪的動畫片,看看貓咪是對人有用還是對人有害的,好不好?”

溫情傳遞型-“寶貝兒,你是不是有些害怕呢!你的心情媽媽能理解。媽媽小時候也很害怕貓咪,可是後來外婆養了一隻貓,那隻貓可好啦,跟媽媽成了好朋友。每當媽媽寂寞時,貓咪都會陪媽媽玩,從此媽媽就喜歡貓咪啦!不過,不要隨便抱別人家的貓咪,貓咪看到陌生人會害怕,可能會抓陌生人呢!”

“溫馨提示”

不同的孩子往往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有的是在真實生活中受過驚嚇,看到過可怕的人或事;也有的孩子害怕在故事中聽來的大灰狼和妖怪;還有一類恐懼心理來自孩子的豐富的想象力。家長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更不要給孩子製造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對孩子來說是真實的,甚至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家長應該安慰孩子,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身邊保護他,沒有什麼可以傷害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