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男子漢氣質有兩個關鍵期,一個是兒童期,一個是青春期。那些由於溺愛男孩而已經錯過了第一個關鍵期的父母,就應該加倍珍惜並牢牢把握男孩的第二個關鍵期——青春期。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缺乏自信、膽怯的男孩也越來越多,這的確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誕生,也是培養男孩氣質的關鍵時期,男孩進入青春期一般比女孩要晚一兩年,因此男孩的心理成熟較晚,有些能力和行為習慣可能較女孩差,獨立性和自控能力也形成較晚。如果家庭中不重視這些問題,則更容易無形中擴大了男孩的劣勢,可能使青春期男孩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大誌是初一學生,看他的外表,個頭雖高,卻細胳膊細腿一點也不強壯;他戴著一副近視眼鏡,頭發亂蓬蓬的,總是低著個頭,不喜歡與人目光交流,沉默寡言。
母親帶大誌來進行心理谘詢,主要因為他學習成績較差,性格內向,不善於和同學交往;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做事動作慢,有些強迫性行為,例如,在家時經常無故吐口水,撕紙片等。隨著交談的深入,心理醫生了解到下列情況,都與大誌的心理問題有關——膽小、孤僻。
大誌從小是姥姥、姥爺帶大的,老人對他非常溺愛,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他從不做家務勞動。老人怕男孩外出不安全,從小就不讓大誌去同學家或單獨外出。不僅如此,大誌從小就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大誌做功課的房間是姥姥的臥室,因此,姥姥“名正言順”可隨時進出,並監督他。他8歲時,父母已經買了新房,本來大誌已經有自己的房間了。但老人說那邊的學校教學質量不夠好,上學路又遠,於是,大誌和媽媽一直在姥姥家“寄宿”。
大誌還有很深的自卑心理。因為學習成績比小學時差,大誌總是感到內疚,尤其怕家人問考試成績。
大誌總是怕“回家”,感到自己活得很累。姥姥和媽媽都是那種說話高聲大嗓的外向性格,她們從不考慮大誌的感受;大誌感到在家裏沒有話語權,無處發泄心中不滿。例如,為大誌是否在學校吃午餐的小事,媽媽和姥姥爭論了很久,且反複折騰了好幾次,令他惶恐不安。
最嚴重的是,大誌缺乏父愛。從事影視工作的父親太忙,很少關心大誌。一兩周才與父親見麵一次,有時幾個月也見不到父親的麵。大誌很怕父親,因為每次見麵,都是滿臉嚴肅地“審問”他學習情況與表現;而且多半是令父親不滿意的,因而他怕見父親,也沒有體驗過什麼是“父愛”。
大誌在班上似乎人緣很好,沒有同學會說他不好;但是凡是出頭露麵的事,從來沒有他的份;大誌唯一的好朋友總是嫌他說話聲音小,可大誌說:“唉,我說什麼也沒人聽,隻要沒人欺負我就謝天謝地了!”
大誌的例子充分說明了男孩在心理上出現女性化傾向,與他們的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不少男孩在塑造男子漢氣質的關鍵時期,在家庭環境中受周圍太多女性長輩的嗬護寵愛及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性情、言談舉止和平時的愛好幾乎無處不像女孩。
男孩本來是勇敢、頑強、自信、積極進取、敢於創新、敢於冒險等精神品質的建設者,而現今不少家庭忽視了對男孩進行“男子漢”氣質的培養,其結果是男變得膽怯、優柔、獨立性差、循規蹈矩。
青春期是人生性格的形成期,如果在男孩青春期時,父母沒有注意到自己在培養“男子漢”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就容易導致男孩性格女性化。一般來說,在男孩即將步入青春期時,就應該有意識地注意男孩男子漢氣質的培養了。比如,為男孩創造一個寬鬆的生活學習空間,對男孩進行一些獨立性訓練和培養;及時與男孩進行心理溝通,多多給予尊重和理解;鍛煉應對各種挫折的膽量和意誌力;幫助男孩樹立自己的“朋友圈”意識;培養對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義務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