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經說過:“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辦法隻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從小培養起男孩的勞動意識,才能更早地鍛煉他們的意誌,發揮他們的才智。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願望使他們對子女更是嗬護備至:男孩隻要肯學習,父母什麼都可以代勞,鋪床、疊被子,甚至洗襪子、擠牙膏,都不用子女自己動手,更不用說別的家務事了。可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男孩,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就變得非常差了。
培養愛勞動的習慣,是在培養和澆灌人才的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麵。有了愛勞動的習慣,男孩才可以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更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為將來的成才鋪平道路。
另外,讓男孩多參加勞動,不僅能培養男孩的勞動習慣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讓男孩參與實際生活來開拓男孩的知識麵,同時提高男孩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開發男孩的智力。從這方麵說,家長應當有意識地啟發男孩在家務勞動中多動腦子、主動發現問題。對所遇到的困難,家長不要急於幫助解決,而應鼓勵男孩自己思考並探索出新的解決辦法。
從長遠來看,男孩未必一輩子都能在安然的環境中生活,應當盡量讓其經受各種考驗,讓他們增加適應能力,這也是父母所應盡的責任。
有一個小學六年級的男孩在學校玩火,險些釀成火災。這個男孩放火的原因,就是在化學實驗中,有生以來第一次用火柴點火,覺得有意思,便點火柴玩火。
這個事件從側麵說明,這個男孩直到六年級根本沒有過“劃火柴的體驗”。
現在,在生活上缺乏“基礎體驗”的男孩特別多,這就更有必要讓男孩盡早體驗勞動的樂趣了。在勞動中,不但能夠樹立起男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意識,更能提高男孩對生活的體驗。家長應當從以下方麵給男孩創造勞動的機會。
1.教會男孩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已有了獨立意識萌芽,他們什麼都要來個“我自己”。隨年齡增長,他們不僅要自己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洗碗、上街買東西。對於男孩正在萌發的獨立意識,我們一定要予以重視、支持和鼓勵。這就要求家長及時教給男孩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男孩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男孩做示範,手把手地教,以後再逐步讓他自己幹。並要注意安全、衛生,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2.讓男孩承擔一部分家務勞動
日常生活是男孩學習的大課堂,在這個大課堂中,男孩能獲得簡單的勞動技能,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可以讓男孩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擦鞋、掃地、抹桌子、洗碗、燒飯。在大掃除時,要讓男孩承擔一些工作,如洗抹布、刷牆壁等。
3.讓男孩知道勞動是生活的需要
要使男孩初步懂得“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世界”的道理。要告訴男孩家裏的一切東西,包括住的房子都是祖輩或父母辛勤勞動掙來的。要有意識地告訴男孩,我們吃的、穿的、用的、行的、住的等都是靠辛勤勞動掙得來的。讓男孩感受到生活需要勞動,勞動創造生活。男孩認識到勞動的價值,父母再讓他從事適當勞動,他就比較願意接受了。
4.講究獎勵方式
許多專家勸告人們:不要用金錢作為對男孩從事家務勞動或其他成績的獎勵。因為幹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況且,用金錢刺激男孩勞動的欲望,極容易產生為“獎金”而做、而學的負效應。實踐證明對男孩進行非金錢的適當物質獎勵比獎金錢好,尤其是以精神獎勵為好。
此外,家長應該在培養男孩勞動意識的過程中,傳遞給男孩這一思想:勞動是一種傳統美德。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就是勤勞勇敢的,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世界,創造了文明,開辟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