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對男孩多一點尊重和信任,是煉出責任感的前提(1 / 1)

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這些都是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所必須具備的。父母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男孩的責任心、責任感以及承擔責任的勇氣。

所謂責任,就是一個人的行為對別人的事情有因果聯係,通過你的付出給別人帶來一定的利益,事情的結果,不論好壞都要承擔的東西。一個人如果關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負責人的人。

一個人從走進集體,到長大成人,都在不斷地受到“責任”二字的提示。上學讀書了,老師和家長提示,要好好學習,對學習負責;工作了,領導和家長提示,要好好工作,對工作負責;結婚了,社會提示,做個好丈夫、好妻子,對家庭負責;有了孩子,家庭提示,要做個好父親、好母親,對子女負責。這些責任不論是約定俗成,還是誰去叮囑和催促,人們盡力去做了,才能成為一個完善的人。

成長的過程是艱辛的,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個子比爸爸還高,可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大小事兒,還需要父母操勞。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是男孩缺少責任感,而恰恰是父母剝奪了鍛煉男孩責任感的機會。

很多父母覺得男孩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男孩哪怕是拿個碗,打個醬油都不放心。還有的父母對男孩的學習不放心,總覺得男孩不努力、不認真,沒有上進心。

其實男孩有男孩的理解和態度,也有自己的興趣和方法。父母們忘記了自己小的時候也曾經有種種讓父母不放心的時候,而太急切地想讓男孩快點成長、成熟。男孩是一個獨立的正在成長的個體,是一個完整的人,有著做人的尊嚴。尊重男孩,不要認為他是小孩,什麼也不懂,沒有麵子,沒有自尊。自己是父母,是長輩,隻要心情不高興,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訓就訓,說出的話根本不顧及是否傷了男孩的自尊,不考慮自己的做法會在男孩的心裏產生什麼樣的心理作用,從不站在男孩的角度去考慮。假如自己處於男孩的狀況,自己會怎麼想?自以為打、罵、訓是父母的權利,男孩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想法、情感、性格,有他自己不能傷及的底線。

隻有尊重男孩,自己才能被男孩接納,自己的想法、對男孩的要求才能被男孩認可、接納。否則父母與男孩容易走上對抗,甚至敵對的關係。

家長要盡量去理解男孩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興趣愛好、思維、記憶、人際交往、性格特點、恒心、毅力、耐力、心理、情緒等,了解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教育好男孩的前提。在了解的基礎上,對男孩長期表現出的好的方麵要給予肯定、信任,不要總是用懷疑的眼光去對待男孩,這樣做隻會使男孩失望,產生抵觸情緒。隻有做到了尊重、理解、了解、信任男孩,你才能走進男孩的心靈,你的語言、行為,你的要求才會被男孩接納並接受,才能對男孩的成長產生積極的作用。

家長對男孩要抱持寬容、悅納的態度。男孩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個體,由於正在成長,難免身上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缺點、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作為家長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麵對,用愉快的心去接納、理解男孩,過去是什麼、現在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將來。對男孩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尊重,男孩的責任心才會油然而生。

然而,大部分家長跟男孩談話的口氣,總是居高臨下,內容也總是訓導男孩該如何如何。而很少有家長跟男孩談自己,談自己的苦惱,談自己的難處,談自己的失敗,談自己的人生。因為家長害怕跟男孩談這些,會影響自己在男孩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在男孩眼中的威信。

事實上,當男孩上初中以後,對人世間的事情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對是非、好壞、善惡、美醜等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判斷能力。如果家長通過向男孩敞開交流的大門,向他們講一講成年人的苦惱,家事的煩瑣勞神,工作的難處和困惑等,就會使男孩從小就懂得父母之不易,生活之艱辛,產生為父母擔憂的想法。這時,父母應敏感地捕捉住男孩的心願,對他們的理解與分憂的願望表示欣賞,並且為有這樣懂事的男孩感到欣慰。在對待家事上,父母應該聽一聽男孩的意見。采納他們有價值的建議,欣賞他們任何幫助父母和改善家境的舉動,這些都能有效地激發男孩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