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臨,興哥兒帶著寶器來警察廳喊醒了補覺的馬探長。
馬探長睡眼惺忪的換了身便裝,又喊上警員小劉。
興哥兒、寶器,馬探長,再加上警員小劉四個人便來到了這洪崖洞地界,欒家馬路對麵,尋了一個小館子,準備進去吃晚飯。
興哥兒打頭進了館子,挑了張靠外的桌子坐下,方便盯著欒家,把老板喊過來點菜:“老板,這邊點菜。”
老板興高采烈,屁顛屁顛的過來:“幾位小兄弟,吃點什麼啊。”
“毛血旺,剁椒魚頭,粉蒸肉,涼拌個折耳根,再炒個青菜,打盆米飯過來。”
老板重複了一邊:“毛血旺,剁椒魚頭,粉蒸肉,涼拌折耳根,炒青菜,一盆米飯,對吧?喝點什麼?”
“衝壺茶過來就行,不要酒。”
不多時候菜齊了,四人開始動筷子吃飯。
小館子麵積不大,但是人還挺多,四人也沒敢聊案情。
四人匆匆吃了晚飯,把碗筷撤走,又重新要了一壺茶,就坐在這小館子裏麵盯著這個欒家的動靜。
天越來越晚,小館子裏的食客都走光了,這是老板也準備打烊了,過來跟興哥兒幾人說:“兄弟幾個,你看著天色不早了,我們這準備打烊了,你看你們是不是結下帳。”
興哥兒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距離子時還早的很,便開口對老板說道:“老板,真對不住啊,我們這要等個人,你能不能行個方便,晚點打烊,我們多給你點茶水錢,你看如何?”
生意人,有錢就好說,再說,這也不是什麼麻煩的事情,老板便痛快的應下了。給興哥兒四人換了壺新茶水,就回了櫃台算賬去了。
一直等到快要子時的時候,欒家的門打了開來。
這三姨太太二次下葬,忌諱多,講究的也多,當然也沒有第一次出殯的陣仗大了。
還是大了帶著幾個徒弟打頭裏走,後邊有人抬了個抬了個竹製的擔架,擔架上搭好了涼棚,垂下厚厚的帷幕,三姨太太的無頭屍體已經是梳洗好,換上了壽衣躺著竹擔架上,上麵蓋著陀羅經被。
竹子性涼,不容易衝撞屍體,涼棚和帷幕是為了避免屍體見三光。
過去三光指的是日光、月光和星光。避三光的原因是因為迷信於日光能損害死者的魂魄,月光和星光卻很容易讓死者魂魄變成鬼魂。
這陀羅經被,一種織有金梵字經文的隨葬物,被以白綾製成,上印藏文佛經,字作金色。“陀羅經被” 又名“往生被”,亦稱“陀羅尼衾”,上麵有多種由梵文(或藏文)書寫的諸佛菩薩真言密咒及諸佛菩薩、金剛力士的功德名號,此經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沒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 佛教認為,它具有不可思議之大威德加持力,無論男女,在壽終之際將此衾覆蓋其遺體上,能令亡者罪滅福生,免除過去世間一切冤家魔障之難,亡者身心安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陀羅尼往生被的使用不拘對象,不論信教與不信教的男女老少,臨終均可使用,甚至生前並不信教,毀謗三寶(佛、法、僧),撥無因果,薄福少德者,亦可通過使用此被消除罪業,與三寶結緣,俗傳亡人披了陀羅尼經被到了陰間,閻王見了都得站起來,恭敬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