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要說以前,這得意樓隻有這巴渝地區的地方的小地方係,來到也都是下裏巴人,後來者王駿毅引進黃梅戲、徽劇等多種新曲,得意樓裝修檔次也上來了,來的都也就是富貴人家的姨太太,逃難避禍而來的富家子弟。”
“馬探長了解的挺深刻啊。”
馬探長嗬嗬一笑:“嗬嗬,那有什麼了解,這還是昨晚知道這無頭男屍是王駿毅,我現打聽的資料。”
“有心了,馬探長。”
“嗬嗬,沒事,分內之事,先聽戲,待會喊個麼師來打聽打聽這得意樓的近況,如果無頭男屍真是這王駿毅,那這得意樓未免也太平靜了點吧。”
“馬探長,說得對,先聽戲,等會續茶的時候,咱們問一問這麼師。”興哥兒點頭讚同。
轉過身來興哥兒獻殷勤般的對袁文雅說道:“袁小姐,你嚐嚐這個茶,這可都是咱山城的名茶。”
袁文雅沒好氣地說道:“我是出去留學四年,但我可是這山城長大的,跟我談論山城的茶,怕你找錯顯擺的人了。”
興哥兒臉皮厚也不覺得袁文雅說話不好聽接著說:"那袁小姐給我講講唄?“
袁小姐架不住興哥兒的賴皮便開始說起這山城的茶。
茶聖陸羽在《茶經》的開篇即寫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茶是產於南方的草木。其後更加精確地點出了茶的主產地:“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和抱者,伐而掇之。”這其中的“巴山峽川”指的就是以今山城為主的大巴山和三峽地區。
所以說山城具有底蘊深厚的茶文化, 一座城市的千年茶香 。
每年春分之後時節,正是“永川秀芽”的采摘時間,這是永川茶山竹海每年的盛事。采茶人聚集在依山勢起伏的層層茶園之中,把竹篾、背簍等盛器放在一旁的空地上,彎下腰背,開始了一個采摘季度的辛勤采茶作業。
茶山,又被稱為“箕山”,傳說是當年諸葛亮賜名,又被稱為“中國第一隱山”。永川秀芽主要產於箕山南麓。從山頭上俯瞰,蒼鬆翠竹,雲霧繚繞,梯級茶園有如層層綠浪,景色極佳。而沾染了這份巴山蜀水靈氣的永川秀芽,經人工手采,再經過薄攤、殺青、初揉、烘二青、複揉、做形和烘幹等工序精工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高雅,滋味鮮醇,是為山城茶中的上品。
這一切均要得益於山城的氣候。茶樹喜溫,生長最適溫度在20~25℃;喜濕,年降水量要在一千毫米以上;喜光耐陰,適於在漫射光下生長;種植以微酸性土壤為佳。山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地形地貌複雜,屬亞熱帶氣候,水熱資源豐富,種茶地方的土壤多是山地黃泥、紫色沙土、老紅泥等,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這份與茶天生的相容,構成了山城與茶的深厚淵源。有研究證明甚至早在商末周初巴人就已經開始種茶了。這份與茶的羈絆,穿越了接近三千多年的時光,延續至今。說山城是中國茶的故鄉,似乎也絲毫不為過。
當然除了大名鼎鼎的永川秀芽、縉雲毛峰、巴南銀針之外,還有不少“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特產茶,其中不乏曾經得享大名的幾味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