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1 / 1)

親子關係的好壞,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成敗。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再好的教育,也隻能是紙上談兵。

擁有親密關係的家庭都有一樣的幸福,沒有親密關係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一些父母,費盡心機,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最好的學習條件、最好的成長條件。可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對父母頤指氣使,遇到問題,還會埋怨父母提供的條件不夠。

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擁有美好的未來,就對孩子進行刻苦訓練,給孩子布置很多功課。孩子沒了童年,就會心生抱怨,經常反抗。

一些父母,自認為孩子幼稚,需要父母的領導,就“垂簾聽政”,一切都自作主張,讓孩子沒了自由,也沒了自尊。孩子備受壓製,最想做的就是和父母決裂。

一些父母,自恃於成人的經驗,喜歡對孩子指指點點。孩子十分反感,常常反唇相譏,寧肯做錯,也不聽父母那一套。

一些父母,忙於家庭經濟建設,忙於為孩子的未來鋪墊良好的經濟基礎,而忽略了孩子,把孩子交給電視,交給爺爺奶奶。這些孩子成人後對父母都特別冷漠。

……

可憐天下父母心。幾乎所有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可是他們絞盡腦汁,苦心經營,最終卻得不償失。這讓他們苦惱卻又無可奈何,紛紛抱怨:為什麼我們無法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

其實,不能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的父母,大多都不懂孩子的心,他們太注重自己的感受,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卻忘了孩子的人生主角是他們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但更應該是孩子的朋友。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人,要能在他孤單時陪伴他,在他喪氣時鼓勵他,在他恐懼時安慰他,在他快樂時與他分享快樂。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三個詞:愛、尊重、幸福。

關於愛,要愛在當愛時,硬塞給孩子的愛不叫愛。親密陪伴的愛是真愛,送給孩子豐富的物質財富卻遠離他的愛,是假愛。孩子需要無條件的愛,有條件愛,不能算做愛。

關於尊重,父母要給孩子最起碼的做人尊嚴,還要尊重他長大的意願和獨立的要求。沒有強迫,沒有壓製,隻有自由,隻有平等。

關於幸福,孩子的幸福很簡單,一片草葉,一個擁抱,一句暖語,可能就是他全部的幸福。父母不能用成人世界裏的幸福觀來理解孩子的幸福觀。

為了實現這三點,父母必須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在孩子麵前,父母要做錄音機,要做不出惡言隻會救世的“菩薩”,要做最公平公正的朋友。

父母還需要記住,我們和孩子是“忘年交”。我們的時代早已經遠去,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所處的環境,和我們當年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他的需求和我們也不同。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讓自己融入孩子的環境,跟上時代的發展。

本書具有三大特點:

一、沒有拋開父母最關心的教育任務,而是從教育任務出發,為父母重新定位了教育角色。

二、通過“親密關係關鍵詞”的點撥,讓父母認識到傳統教育的偏頗。

三、提出了家長需反思的問題,指引父母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共同成長。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從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策略,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親子關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