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是一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它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珍惜,體會到更多幸福的感覺,還會讓孩子學會對賜予他東西的人表達感恩。
幫助孩子獲得滿足感和延遲滿足不是一個概念。所謂延遲滿足,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好處,而選擇延遲等待,克製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讓孩子延遲滿足,孩子的幸福感才會更高一些。
一位哺乳媽媽問我的一位幼兒教育家同事:“孩子一哭,就給孩子喂奶好嗎?這樣會不會讓孩子形成‘急嘴’的毛病?”
我的同事說:“當然,其實,孩子稍稍餓一會兒,沒有關係。如果現在孩子一哭,就滿足他,他會變成‘急嘴’。孩子大一點,他一哭,你就滿足他,他會變得自私、任性。”
“可是看到孩子哭了,我就特別不忍心。我記得有國外專家說,‘孩子哭,就要摟抱他,這樣他才會產生安全感。’您剛才說的不是和這個理論矛盾嗎?”
“嬰兒哭鬧時,父母隻要在孩子旁邊說說話,讓孩子知道你就在附近,他就不會產生焦慮,並能慢慢學會等待。”
“讓孩子聽到父母說話的聲音,孩子就會產生安全感了?”
“對,因為孩子剛開始哭,是有生理需求,而一旦總是聽不到父母的聲音,他就會忘了生理需求,轉而變成心理需求,他需要知道父母此時在哪裏。隻要知道了父母在哪裏,他就放心了。”
“就是說,反正父母在,肯定不會少了他吃的喝的。”
“重要的不是這個,當孩子學會延遲滿足時,他做事會更有耐心,當得到父母的關愛時,也會格外珍惜,而且,還會對父母非常感激。”
“再引申一下,就是,如果父母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使用這種延遲滿足的方法,讓孩子能對自己感恩。小孩子可能會好一點,但是大孩子會不會覺得父母在使手段?”
“延遲滿足的培養,最好在孩子小時候進行,讓孩子知道要獲得就要付出的道理。如果孩子大了,已經變得很任性,再使用這種方法,就需要更巧妙、更委婉,使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才好。如果覺得不穩妥,就不要用這種方法。”
控製孩子,延遲滿足,會讓孩子變得有耐心,也讓孩子學會珍惜,懂得感恩。但這種教育方法使用起來要注意時間性。
桐桐雖然調皮,但是卻不會為了得到某物而和我們大哭大鬧。逛商場的時候,如果桐桐看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芭比公主,總是會站在那裏欣賞一會兒,但通常都不會提要求。
有一次,妻子答應給桐桐買禮物,就帶著桐桐逛商場,來到芭比公主麵前時,桐桐又站住了。妻子以為她要買,就站在那裏,不吭聲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