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笑嘻嘻地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拍拍手,對妻子說:“好了,媽媽,走吧。”
旁邊的售貨員看著很不解,就問道:“你那麼喜歡,為什麼不讓媽媽給你買一個呢?隻要你張嘴,你媽媽肯定會給你買的。”
桐桐看看媽媽,然後抿著嘴衝售貨員一笑,說:“你不知道。我媽說了,我要是這段時間能學會端正姿勢寫字,她就會給我買。”
“這麼懂事啊。”售貨員誇讚道。
妻子在旁邊笑了。她後來跟我說,她都沒有想到桐桐這麼具有忍耐性。我很好奇,就問桐桐:“作為禮物的芭比,和作為獎勵的芭比不同嗎?”“當然了,你好笨啊。作為獎勵的芭比會更有意義,我也更喜歡。”
一直生活在正向積極環境下的孩子,能夠控製自己,隻要父母對孩子適當管理,孩子就能夠自我約束,既實現自己的願望,也不給父母製造麻煩。
我和妻子有時候很忙,顧不得陪桐桐。桐桐就會感覺很失落,用寫紙條、畫畫和錄音等方式向我們表示抗議。
我和妻子商量,至少要有一人陪在桐桐身邊。但天不遂人願,工作忙起來,誰都沒法抽出空來。
總是無法滿足桐桐的要求,我和妻子都感覺很愧疚。後來,我就想到了延遲滿足的方法。
我們跟桐桐做了這樣的約定:
在父母忙的時候,她可寫一寫、說一說對父母的思念,或者是抱怨,等到父母不忙的時候再說給父母聽;
在父母忙的時候,她可記錄那些她獨自經曆的精彩瞬間,等到父母不忙的時候再講給父母聽;
一旦父母不忙,就要抽時間陪桐桐,讓桐桐完全支配父母××小時。
桐桐特別喜歡這個約定,因為有了更多的補償,她反而在我們忙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抱怨了。
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通過錄音、書寫和畫出她自己的心情,以及經曆的精彩事情,提高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繪畫能力。真是一舉好幾得。
當父母無法和孩子保持親密接觸的時候,可以采用延遲滿足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等待,然後父母要給予必要的補償。這樣不但能夠密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還能讓孩子學會忍耐。
延遲滿足不但是一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也是讓孩子找到幸福感的好方法,還是父母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的好方法。不過,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循序漸進,讓孩子慢慢學會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