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麵” 是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
理論研究
作者:任立亞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的引領民族複興的宏大戰略布局。“四個全麵”背後,是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是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和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把握其戰略思維,對深刻認識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具有重要意義。
“四個全麵”是全局與重點的辯證統一
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治國理政需要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戰略布局。尤其是在重要的曆史節點上,有無科學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至關緊要。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正確,就能夠把國家引向興旺發達的未來,否則,就會把國家領錯方向,甚至導致災難性後果。
“四個全麵”是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所作出的引領民族複興的宏大戰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的總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路線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框架、總抓手、總遵循。俗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四個全麵”是黨中央站在曆史的新起點,從全局出發所作出的總的戰略性決策。“四個全麵”所涉獵的全局,包括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國內大局中,既包括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這一曆史性戰略大局,也包括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這一階段性戰略大局,還包括著眼前麵幾個大局,全方位、立體性地展開布局,邁開步伐,協調推進的這一具體性工作大局。其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總的戰略大局。為了這一總的戰略大局,幾代共產黨人勵精圖治,艱苦探索,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都曾提出過引領中國發展的戰略構想和施政方略,如“五年規劃”、“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等都是服務這一總的戰略大局的生動詞彙。如今,曆史的接力棒傳到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手中。“四個全麵”的提出,不僅是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總的戰略大局,俯視當下國際國內大局,從實際出發所做出的英明決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目光遠大,追求高遠,矢誌不移,立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生動寫照。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戰略思維的黨,也是一個具有駕馭全局能力的黨。在縱論國際國內大勢、描繪改革發展藍圖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反複強調領導幹部要有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戰略思維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戰略思維的本質性特征是全局性,即思維內容上的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和前瞻性,思維空間上的廣闊性,思維結構上的立體性,思維過程的超前性。戰略思維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四個全麵”正是我們黨站在曆史與未來的交彙點上,以科學的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麵對如何執政、如何治國、如何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的重大問題,總攬全局,總體謀劃,勾畫出的宏偉巨製。毫無疑問,它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大思路和大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大戰略、大手筆和宏觀駕馭全局的大智慧。
“四個全麵”不是從宏觀到宏觀,從全局到全局的高、大、全,而是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是宏觀與微觀、全局與重點的有機統一。“麵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闡述,也是對“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哲學基礎的揭示。“四個全麵”既注重從戰略性、全局性高度整體謀劃,使“四個全麵”成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的戰略抓手。同時,還注重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注重從改革、法治、從嚴治黨等影響中國發展大局的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入手,研究製定具體目標、標準、措施,使“四個全麵”既具有全局戰略高度,又具有重點抓手,不僅給世人展現了一幅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畫卷,給人以振奮,也向國人展現了一幅具體工作布局圖,明確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及標準要求和舉措,每個目標、每項要求都清晰可見。“為何幹?幹什麼?怎麼幹?”一目了然,給人以信心和鼓舞,規避了從理論到理論的空洞抽象的倡導,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性。可見,“四個全麵”還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體,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