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退為進(1 / 1)

以退為進

文史哲

作者:一文

唐朝武則天專權時,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後重用武三思、武承嗣、來俊臣、周興等一批酷吏。

一天,來俊臣誣陷平章事狄仁傑等人謀反,出其不意先將狄仁傑逮捕入獄,然後上書武則天降旨審查。狄仁傑突遭監禁,既來不及與家人通氣,也沒有機會麵奏聖上說明原委,心中焦急萬分。

時間過得飛快,審訊的日期眨眼之間就到了。來俊臣站立大堂之上,高聲宣讀武則天的詔書。沒想到,來俊臣剛讀完詔書,狄仁傑便匍匐於地,一個勁地磕頭謝罪,嘴裏不停地說:“罪臣該死!罪臣該死!太後治朝萬物更新,我卻不舍唐室,理應受誅。”

狄仁傑出人意料、不打自招的一手,讓來俊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搞不懂狄仁傑唱的是哪一出戲。既然狄仁傑主動招供,來俊臣便將計就計,判定狄仁傑“謀反是實”,聽候發落。

來俊臣退堂後,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壽悄悄地對狄仁傑說:“你可再誣告幾個人,將功補過,減輕自己的罪行。”狄仁傑聽後,感歎地說:“皇天在上,厚土在下,我既沒有幹這樣的事,更與別人無關,怎能加害他人?”說完,狄仁傑便 一頭撞向大堂中央的頂柱,頓時血流滿麵。王德壽見狀,嚇得急忙上前將狄仁傑扶起,送到旁邊的廂房休息,隨後返回處理頂柱和地上的血跡。

狄仁傑見王德壽離開廂房,快速從袖中抽出手絹,蘸著身上的鮮血,將自己的冤屈一一寫於其上。寫好後,將棉衣撕開,把血書藏了進去。

一會兒,王德壽回到廂房,見狄仁傑恢複正常,稍稍放心。狄仁傑說:“天氣這麼熱,煩請您將我的這件棉衣交給我家人,將棉絮拆了洗洗。”王德壽沒有多想,便答應了。

狄仁傑的兒子接到棉衣,聽說父親要將棉絮拆了,心想:棉衣前幾天剛洗過,怎麼又要拆洗?其中莫非另有文章。送走王德壽,狄仁傑的兒子迅速把棉衣拆開。果然,父親的血書赫然在目。

幾經周折,狄仁傑的兒子將父親的血書遞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後,弄不清事情真假,就派人把來俊臣召來詢問。來俊臣做賊心虛,聽說武則天召見,知道大事不好,慌忙找人偽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謝死表”奏給武則天,並編造了一大堆謊話,應付武則天。

又過了一段時間,曾被來俊臣冤殺的平章事樂思晦的兒子替父申冤,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由此想起狄仁傑的案子。於是,急忙召見狄仁傑,問道:“如你血書所說,你並無謀反,但為何要承認?”

狄仁傑回答道:“我若不承認,可能不等審完就會死於來俊臣的嚴刑酷法。”

“你為何還寫‘謝死表’?”

“根本沒有此事,請太後明察!”狄仁傑斷然否認。最後,武則天派人比對狄仁傑的筆跡,發覺果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於是下令釋放狄仁傑。

狄仁傑身處困境,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不僅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彰顯了一代名臣的過人智慧。

責任編輯:葉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