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和森對中共早期黨建和革命的曆史貢獻(2 / 2)

五大後蔡和森兼任中央秘書長。麵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危急局勢,他極力主張武裝工農,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之後,他連寫七封信給中央常委,提議中央“重新號召土地革命”,決定新的方針。在“八七”會議上,蔡和森力薦毛澤東進中央政治局,提議舉行秋收暴動。

總結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經驗教訓,闡明在農村開展武裝鬥爭、建立紅軍和開辟割據局麵的可能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蔡和森係大會主席團成員,是宣傳報告報告人和宣傳委員會召集人。蔡和森發言總結了黨領導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初期的經驗教訓,探討了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蔡和森在大會發言時,反對關於中國革命形勢是革命潮流一直高漲的分析,認為當前既非高潮亦非低潮,乃是處在兩個高潮之間。蔡和森堅持認為,擺在黨的麵前的主要危險仍是盲動主義。蔡和森反對張國燾的“土地分配的全國形式”,堅持“農民打倒土豪劣紳取得鄉村政權,可沒收土地,部分的政權建立和部分的沒收土地,在鬥爭過程中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蔡和森認真總結了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經驗教訓,指出中國社會具有不平衡的特點,闡明在農村開展武裝鬥爭、建立紅軍和開辟割據局麵的可能性。蔡和森在大會討論職工運動問題時認為,職工運動要注意改良主義的影響,在組織上應先建立工廠委員會,然後在鬥爭中逐步建立赤色工會係統。

六大後,蔡和森回國參與中央領導工作。1928年年底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派駐莫斯科。1931年,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兼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蔡和森奉中央指示去香港指導中共廣東省委工作。同年6月10日,在出席香港海員會議時,被叛徒和便衣特務逮捕,隨即被港英當局引渡給廣東軍閥。8月4日,在廣州被槍殺,年僅36歲。

“撥雲見日說馬列”——蔡和森同誌的一生,是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的一生,是為宣傳和捍衛真理而英勇奮鬥的一生。蔡和森的戰友毛澤東評價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誌都做到了。鄧小平為赴法勤工儉學的同學題詞:蔡和森同誌是我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永遠記著他。

(作者: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新聞係副教授)

責任編輯:梁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