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貫澤蘭
積貫山,海拔兩千六百多米,溫潤地鋪在城東隅角。積貫山屬小山係群山之靈首,群山連綿百十裏。跨身擺尾,積貫紮入夷潭,傾聽澗水叮咚,無意返身瞻望。夷潭清澈現底,碎石波光搖晃,潭間魚瘦泛紋,傾盆夷潭無恙。
青山綠竹映夕陽,細竹影長點風光。
夷潭清波圈縱橫,澤蘭愛女洗衣裳。
夷潭邊住著藥農澤蘭一家,澤蘭育有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常年以采藥為生。澤蘭承祖上之衣缽,巡山采藥已有四十餘年。積貫山獨特的江南水鄉氣候,使得樹木植被數目繁多,積貫藏得草藥百種。為彌補不足,澤蘭開墾荒地種些元胡、浙貝、百合、白芍等。澤蘭姓邊名瑞佑,澤蘭已成遠近聞名的土郎中,他善治跌打損傷,樸實地象那草藥澤蘭,澤蘭長於山野沼澤、溪邊,是活血消腫之良藥,鄉親們覺得他象澤蘭,喜稱其為澤蘭,久而久之,瑞佑便被鄉親們忘卻了。
五年前澤蘭曾救起過進山遊玩的遊人。如今,他們已成親戚走動了。五年前的七月,積貫山山腳來了批自稱“驢友”的年輕人,驢友們喜親近大自然,積貫山秀美的景色,使得驢友們無限沉醉,走近山澗踩著溪水是最愜意的感受,山中的清風隨溪流通道緩緩撫過,驢友們興高采烈地奔向更高處,不想這時,一名叫“程”的驢友驚擾了毒蛇,毒蛇被他嚇醒,咬了“程”一口,當時驢友們也沒發現被什麼蛇咬。“程”被咬後,腳部傷口馬上紅腫疼痛加劇,被驢友們送至山腳。正好停在澤蘭家的附近,焦灼地等待救治。這情況被澤蘭看見,他走近一看嚇了一跳,啊呀!被蝮蛇咬著了,來!趕快送我這兒來吧!驢友們把‘程’抬到澤蘭家中,澤蘭已經取出了家中的蛇藥,快速為其敷上。敷上藥後一會兒“程”的疼痛有所減緩。驢友好奇地問澤蘭:“這藥療效真好,你自己配製的?”“當然,我們鄉間草民誰家不不藏有良藥?這些都是土製的草藥,有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蓮、魚腥草、金蕎麥,它們都是山間的野草,是它們救了你,如果上醫院一時半會還不知是被啥蛇咬的呢,定要耽誤時辰!”“程”微微露出笑臉,對澤蘭道了聲謝謝!“程”被醫院的救護車接去了醫院,並帶上澤蘭贈送治蛇毒良藥。
積貫山有豐富的竹林資源,有野生的,也有種植的,每年夏季是竹子采伐的好時節,山下的鄉民就會進山采伐粗壯的竹子往外運,從澤蘭家進山就不通汽車,隻有綿綿的小路延伸至山頂。澤蘭家經常會有路過的鄉民討水喝,這時澤蘭總是燒上一大缸水,為鄉民備著……在遞上的水碗裏澤蘭會捏上一撮米糠。朋友好奇了吧?那是澤蘭智慧的善心!
那一小撮米糠,傳遞著澤蘭對鄉親的絲絲愛心。負重久了的鄉民,這時心率跳得非常快,如此時喝涼水求痛快一口悶下,對心髒壓力會很大,極容易引發心髒猝死,或對身體健康不利。米糠浮在水麵上,喝水的人需要吹著喝,從而,舒緩了心髒的壓力。
積貫山山脈,起伏百十裏,恰似一條巨龍蜿蜒。古時,跨龍入潭視為人傑地靈,預示著有好風水。夷潭占地麵積2點5公傾,東北角緊挨著山岩,步行不能涉及,需用小舟橫渡而往。澤蘭因此置辦了一葉小舟,小船扁瘦,不用時鎖著、泊著。
配製草藥方劑,須補泄結合,中醫藥講求調和,使病灶溫潤絲去。去年秋天時,澤蘭一山外好友來夷潭,求治風濕的良藥川烏,方劑中唯缺川烏,平時澤蘭配製跌打損傷藥也要用。川烏性辛、苦、熱,有大毒,藏於山地草坡灌木叢中,是典型的山地草藥。澤蘭決定渡潭去采。小船劃破了夷潭的寂靜,風總是能無怨地相隨。
澤蘭女兒,今也與爸爸同行。女兒紫蘇今年二十二歲,高中畢業,就幫著澤蘭打理草藥園。澤蘭劃著船,紫蘇吟著歌。澤蘭鼓勵女兒:“來放聲來一首吧!”“爸爸我就唱《青藏高原》吧。”“好!唱吧!”“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高亢激昂的《青藏高原》瞬時,傳遍夷潭角角落落,山水回應,餘音繚繞,有韓紅的味道!小船靠岸,澤蘭係上船繩。澤蘭用手牽住紫蘇的手,踏灌越草。“爸爸你朋友兒子患風濕那麼久了,還不見好?”“呀,要好哪有這麼容易,十幾年了,保持會走就不錯了,他的病已經病已入骨髓,從骨髓中拔去水氣不容易呀!唉!人生總是那麼幽默平衡,這朋友能賺錢,積不了錢!”“為啥?”“他們夫妻倆,賺錢初期,為了方便,就把兒子送爺爺家放養,兒子發高燒卻泡在水裏久玩,所以,落得嚴重的風濕病,三米小路他得用十五分鍾,這一輩子就完了,全國好的醫院都跑遍了,哪能積得起錢呢?”“爸爸健康真是萬利之源呀!”“對頭!”哈哈!”“爸爸川烏是不是開藍紫色花的那種,很漂亮的。”“現在啥時節了,花不開了。”“哦,對了,我忘了。”“來,小心別摔著。”“爸爸現在的川烏我認不到了。”“嗯!到了!看那邊有一大片呢,乖女兒快去仔細看看!”“哦知道了”“挖吧!我們藥農挖草藥,要留有餘地,不能太狠心全部挖走,知道嗎?”“知道知道早就聽您嘮叨過了。”“紫蘇夠了夠了,我們回家吧!”
父女倆回到潭口。隻見,家裏的黃狗貝貝正等著他們……好象家裏來客人了!
離潭上岸係繩鎖船,黃狗貝貝早就迎候著,頻率極高地晃動尾巴,眼神專注地看著澤蘭,“走,回家!”貝貝歡快地前跑,回望、停頓、等待,自然本真狗之天性。貝貝已家養了三年,它似乎已成了家裏的一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