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守身如玉(3)(2 / 3)

我難為情地笑著點了下頭,算是默許了她的“條件”。隨即,我也向郝姐提出了心裏的顧慮,擔心自己配不上他,將來怕落得個可悲的後果。她斬釘截鐵地說:

“絕對不會的!我從雜誌上看到過,這些年好多國內的大企業,之所以不要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主要原因是留不住。他們都認為自己是‘特殊人才’,不是嫌企業給的職位低,就是認為企業使自己很屈才,想法子跳槽往外企或外國跑。齊工就不是這樣!從他來那一天,就像個農民工,一頭紮進工程裏,踏踏實實的一幹就是三年,都沒聽說他有讀研或去國外留學什麼的打算。特別是在民工麵前,他沒有一點架子,好多人都和她稱兄道弟,像敬神一樣崇敬他。從這些方麵來看,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好人!”

也許是郝姐對他特別的崇拜,把他說得那麼好,好的使我都有些不相信。一次我倆去頤和園玩兒時,閑聊中我問他,為什麼不去讀研究生或去國外留學時,他告訴我,他之所以選擇學土木工程專業,是從小立下的宏偉誌願。農村的廣闊天地雖然很好玩兒,可他也想爸爸媽媽,想北京的家,想北京的高樓大廈。從那時候起,他幼小的心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長大後一定要親手蓋很多很多的高樓大廈。不去讀研究生,是不想做個紙上談兵的理論家;即使將來有一天,他真的有了讀研(研究生)打算,也是有了值得他去研究的‘問題’,而不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說到這裏,他遠眺著萬壽山的山頂,感情充沛地說:

“慈禧用海軍軍費修了這頤和園,雖然喪了權、辱了國,但也給世界留下了這座不朽的建築!樓台亭閣和湖光山色的完美組合,集自然、建築、繪畫、文學和易學於一體,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我想,這在全世界建築史上都是最輝煌的一頁!再說,無論是國家大劇院,還是國家體育館(鳥巢),還有很多的橋梁,我們的建築技術都領先世界先進水平,根本沒必要去外國留學。”說到這兒,他的語氣突然變得有分悲涼:“這些年,是有不少的優秀人才,去國外留學和擇業。如果他們出去,真的是為了學習國外的先進科技,學成後回來報效自己的祖國,這也沒什麼可說的;可怕的是,他們為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成為‘洋奴’,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侵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那天,他還說了很多很多,隻是下麵的話我沒有聽進去。因為,我知道了他沒有出國的打算,我不會被他“晾”起來,這就足夠了!

培新家住在研究所的家屬區,距一地鐵站不遠,步行也就是十多分鍾。那天,我倆出了地鐵站後,在我再三督促下,他才跟我進了對麵的超市,買了些水果。錢雖然是他硬搶著付的,但這畢竟是我第一次進他們家,總不能空著倆手吧?

“我真有點怕……”站在他家的門前,我對培新低聲說。他邊用鑰匙開著防盜門,邊說:“有什麼可怕的?俗話說,醜媳婦兒早晚都得見公婆,何況……”

“去你的,誰是你媳婦兒啦?”

培新開心地笑了,笑得是那麼燦爛!我嘴裏雖這樣說,心裏也在笑!因為,我已從心裏願意做他“媳婦兒”了!

也許培新的父母聽到了開鎖聲,他的鑰匙還沒拔出來,屋門一開,他們推防盜門就衝了出來。防盜門的慣性,也把培新“甩”到了一旁。培新很是誇張地嚷嚷著:

“我的老爸老媽,看你們這架勢,該不是去搶銀行吧?”

培新的父母站在屋門口,近視鏡後那閃著激光一樣銳利的目光,先是從上到下“掃描”了我一遍,然後彼此會心地一笑。他們笑得是那麼坦率,又是那麼舒心。我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下了!因為,我從他們的神情中,知道自己的麵試已經“過了關”!

培新的媽媽兩步奔到我的跟前,一下子拉住了我的倆手;她盯著我,笑著,嘴唇動好幾下,就是沒說出什麼來。我不好意思地垂下眼簾,也不知說什麼好,更不知道怎麼應酬。

“哎呀,我的老媽——看你的出息勁兒!她不會跑的……”

“快進屋啊?!”培新爸爸笑著說。

“對、對,走……”培新媽媽拉著我進了門。

進了門廳,培新媽媽見我要換拖鞋,雖然再三說不用換,但我看他們都是穿著拖鞋,還是從鞋架上拿了雙拖鞋,換上後進了客廳。我用眼睛的餘光,匆匆地掃視了一下客廳:無論是地板和牆壁的色彩,還是家具擺設,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樸素簡潔,洋溢著知識分子家庭特有氣息。培新媽媽拉著我坐在沙發上,培新和他爸爸也相繼坐在了另一沙發上。

“我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這一天啊!這些年來呀,我還一直以為,我們這個吊兒郎當的崽子,不會有姑娘看上他呢!”培新媽媽邊給我剝著香蕉皮,邊興衝衝地說。培新爸爸說:“我早就跟你說吧,就憑咱們崽子……”

“我說老爸老媽,你們別再‘崽子、崽子’的,好嗎?”培新打斷了他爸爸媽媽話茬兒,撒嬌似的埋怨著。他媽媽笑吟吟地對我說:“你不知道阿,在當初,我們都特別想要個女兒,可偏偏來的是他這個混小子!從他小時候到現在,我們一直叫他‘崽子’。這幾年呀,我們一直盼望他把女朋友領家來,我們也就有女兒了!”

“我們一聽你的名字,就知道你爸爸媽媽,肯定是個正經的莊稼人!”培新爸爸接住了話茬說。“一年四季在於春!可春天再好,得靠人去勤辛地耕耘和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