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傾聽孩子的心聲(1)(1 / 2)

現實生活中,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安排生活、去學習,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孩子的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常常反抗父母,與父母對著幹,許多家長為此而感到苦惱。仔細想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反差,是因為家長隻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

現實生活中,家長望子成龍心切,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安排生活、去學習,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孩子的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常常反抗父母,與父母對著幹,許多家長為此而感到苦惱。仔細想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反差,是因為家長隻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誠的關切是和諧發展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各個品質都會獲得真正的意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隻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才能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使孩子真正聽從家長的教導。孩子雖然年齡小,但對事情也有自己的認知,當孩子對某事有自己的看法時,你應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認真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有時甚至可以聽一聽孩子的抱怨或委屈,孩子會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心。

在一次親子家庭活動中,活動主持者號召孩子們以紙條的方式向自己的父母“進言”,但不用寫名字,孩子們在一本厚厚的進言本上寫下了自己的心聲。

一個女孩的訴說:“爸爸媽媽,我不希望你們太縱容我。因為我不能使你們有求必得,你們也不該對我有求必應,有時我的無理要求,隻是對你們的測試,請你們不要答應我。”

一個男孩的訴說:“爸爸媽媽,請你們不要再用譏笑和諷刺的方式對待我的過錯,這樣除了使我感到更加自卑和傷心外,什麼也得不到。當我向你們提出問題時,請別嘲笑我的幼稚,更不要不理睬我,否則我會轉而去問別人,同樣不去理睬你們的意見。”

一個“小皇帝”的訴說:“爸媽,如果你們總是把我當小皇帝,那麼你們就失去了對我的教育機會,因為皇帝隻會命

令奴仆去做事,而不會聽從奴

仆的教導。況且,你們是生我養我的父母,而不是我的奴隸。”

一個非常想自立的孩子說:“請別對我照顧得過細,保護得太多,因為小鳥躺在窩裏,是永遠學不會飛行的,既然你們說理解我,那就相信我一次,讓我飛一次吧!”

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說:“爸爸媽媽,請別為我的行為承擔後果,我所做的應由我自己來承擔,即使是痛苦的後果也一樣。隻有這樣,我才能親自去體驗人生。”

一個頑皮孩子的訴說:“媽媽,請你不要總在客人麵前糾正我的錯誤,如果你能等客人走後,單獨對我講,我會改正得更快些。”

一個靦腆女孩的訴說:“爸爸媽媽,我知道自己的毛病很多,但請你們不要過分為我的毛病擔心,其實有時我是故意犯毛病,隻是為了引起你們的注意,所以,請你們不要把我丟在一邊不管,讓我也參加你們的家庭談話吧。”

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說:“媽媽,請您不要總在我耳邊嘮叨個不停,不然我會裝聾作啞的,而且我也不喜歡您為我護短,因為我知道,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越護越短,最後失去自我。”

一個優等生的訴說:“爸爸媽媽,請你們不要對我的期望過高,我隻想按著我能力辦好我認為值得的事情,同樣我也不會把你們想象成一個完美的人,因為我不想讓你們失望,更不想你們讓我失望。”

……

從上述孩子發自內心的呼聲中不難看出,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但是許多父母並不知道孩子的這些想法。孩子之所以會和他們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了代溝,原因也正在於此。所以要想教育出聽話的孩子,就應該傾聽孩子的“心聲”,因為理解,才會得到尊重;隻有尊重,才能認可孩子的想法。隻有這樣,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更樂意表露自己的感情,更樂意聽從家長的想法,家長和孩子才能做到有效的交流,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愛心指導讀懂孩子的心聲

1當孩子興奮時,父母應該詢問孩子,並認真聽孩子訴說,聽完後,父母應該表現出自己也非常感興趣。絕不能嘲笑孩子的幼稚,或者覺得無聊而斥責孩子;即便簡單地應聲“嗯”,也會讓孩子拒絕說出自己的心聲。

2當父母發現孩子委屈時,應該及時詢問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並疏導孩子不良情緒,絕不可大聲斥責孩子的過錯。當孩子覺得父母傾聽了自己的訴說,並沒有責怪自己時,他們就會非常願意傾聽父母的建議。因此這時候父母就可以給孩子講一些

道理。

3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當孩子向你訴說的時候,父母應該通過孩子的語言洞察孩子內心的想法,發現問題。例如,孩子有時候會抱怨和同學、小夥伴的關係沒處理好,這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所在,是不是孩子的性格問題?是不是和小朋友之間存在什麼誤會?耐心地幫助孩子尋找原因,使孩子更好地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