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你沒有必要再過分責罵,而要向孩子表明正確的行為和你的期望。例如,孩子書包裏總是亂七八糟的,還經常把書落在教室裏。你可以說:“如果你每天能收拾好你的書包,就不會把東西落在教室裏了。我希望你明天放學時把書包收拾好,看看還會不會落東西,怎麼樣?”
4要向孩子提供選擇
假如孩子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你在向孩子提出期望時,一定要提供給孩子合理且孩子能接受的選擇,給予孩子尊重,而不是強迫孩子做出某種行為。例如,當你叫孩子洗澡,而孩子不予理睬時,你可以這樣說:“你是願意現在洗澡、一會兒聽兩個故事,還是現在看電視、洗澡後沒時間聽故事?你來選吧!”這樣可以改變孩子的執拗行為,也可以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
5要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對於由於無知而導致錯誤行為的孩子,要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例如,孩子用鋼刷把自行車上的漆刷掉時,你可以對孩子說:“看自行車都沒有漆了,以後一定要用軟布擦車,這樣漆就不會掉了!”這樣孩子就會記住這次教訓,以後也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6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嚴重性
如果孩子在一些問題上屢教不改,就有必要仔細向孩子說明原因,讓孩子重視錯誤行為的嚴重性,並在此基礎上督促其改正。例如,孩子在吃飯前總忘記洗手,說了很多次都沒用,那麼你可以站在孩子麵前,注視著他的眼睛,說:“以後吃飯前,一定要洗手,不洗手很容易把細菌吃進肚子裏,這樣你就會生病,那樣媽媽會很傷心的。”這樣孩子就會重視洗手這件事,以後便會注意自己的行為。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孩子是具有獨立的主觀意識的,在一些行為上明知是錯誤的,但還是會做,對於這樣的錯誤行為,父母要讓孩子自己承擔造成的後果,讓孩子體驗錯誤的懲罰。例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在餐桌上玩小汽車,父母告誡了很多次都沒有用,這時,父母可以先不管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當小汽車被弄髒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看,桌子上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髒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幹淨!”這樣孩子就會在體驗中,得到教訓,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主動改正錯誤。
有效的“冷處理法”
冷處理法是一種工業用語,專門指淬火之後的冷卻處理。在與人交往中,有效的冷處理法是指通過冷靜的辦法,使用不聞不問、不理睬的態度,低調處理一些事情,以拒絕他人或回絕他人所說的話。教育孩子也可以采取“冷處理法”,這裏實質上是指一種感化教育,即引導孩子自我反省,激發孩子自尊與自愛的教育方式。
年幼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如說髒話、作怪臉等,其實這並不代表孩子的道德出了問題,而是孩子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模仿他人的行為而出現的不良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會大聲地斥責或批評孩子,但是這樣無疑給孩子一個負麵強化的信號,他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話,反而會越來越喜歡這種錯誤行為。因為很多孩子覺得自己的不良行為引起了父母對他的關注。
但是,如果父母使用“冷處理法”,保持沉默,不理睬孩子,那麼孩子在這種不良行為中就無法獲得關注,自然他們就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小雨平時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孩子,一次,媽媽從幼兒園接他回家,剛見到媽媽,就對媽媽笑著說:“媽媽大傻!”媽媽一聽就上火了,想這孩子小小年紀,怎麼不學好,竟然學會罵人了。但轉念一想,小雨今年才3歲,可能他並不知道自己所說的話是罵人的意思,如果自己對孩子發火,可能孩子就會知道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以後就不好讓他改了。於是,媽媽假裝沒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