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合理運動勝吃藥 (1)(1 / 3)

機器長久不用會生鏽,孩子要是不常運動,身體可能會出問題。科學而合理的體育運動可以使孩子的小體格壯壯的,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正是“運動運動,病魔難碰”。根據孩子的體質和生物節律,為孩子選擇最佳的運動項目,這也是使孩子不生病的秘密之一。

1.預防損傷莫大意,急救技巧須掌握

運動損傷後的急救技巧是做家長所必須要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孩子在損傷後如何施救,那麼,要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將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痛苦。

兒童由於骨骼發育還不太成熟,在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損傷,而此時,家長如果知道如何為孩子急救,將會為孩子減少許多痛苦。隻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由於家長缺乏這方麵的知識,常常使孩子因一些小小的意外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傷痛。我在醫院也看到不少缺乏急救常識的家長,他們在孩子受到意外損傷的時候,因不知如何施救,而使得孩子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為孩子帶來了更大的痛苦。

因此,對於孩子常見的意外損傷,家長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常識。

擦傷:主要是指孩子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果擦傷部位較淺,隻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擦傷創麵較髒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家長切忌搓揉及熱敷。

扭傷: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麵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臥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

(2)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煮熱後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鍾。

脫臼:脫臼多發生在肘關節、肩關節。脫臼發生後,症狀表現為,脫臼部位不敢動,不能上舉,不敢取東西。一旦發生肘關節脫臼,家長可以按下麵的方法複位:讓孩子正坐,與家長相對,以右手為例,家長左手拇指放在橈骨外側處,右手握手腕上部,並慢慢地將前臂旋後,稍用力可感到消脫聲音,即已複位。

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於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做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用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彎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臥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使身體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臥,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其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一般來說,對付兒童常見運動損傷的方法是“冷敷”和“熱攻”,中西醫結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療時機。

冷敷:就是冷凍療法,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患處進行初期治療,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2分鍾左右換一次;或者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製感覺神經,緩解症狀。

受傷後24~48小時以內,采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就應該采取熱攻的治療方法。

熱攻:就是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散淤、解疼、鎮痛、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醋後放於傷部,每次敷30分鍾左右。熱攻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