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亦應之。在每個不同的季節裏,孩子們的身體隨著季節更替也在進行著適應自然的變化。作為父母,即便舐犢心切,也應遵循天人之間的內在規律,給予孩子適當的嗬護。當然,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偏離軌道的跡象,一定要及時糾正。
1.當孩子蠢蠢欲動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果陰陽平衡失調,便會導致兒童多動症的發病。兒童患了多動症,家長要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心理疏導,不要在精神上對其施加壓力,否則極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春天萬物複蘇,溫暖的春風吹遍田野,春光大好,正是春遊玩耍的好時節。
可是,這麼美好而充滿希望的好時節,我的一位朋友卻很鬱悶。
為什麼?因為他懷疑自己7歲的兒子得了多動症。
用他的話說,這孩子這些天就像是冬眠剛醒的小動物,亂跑亂玩,一刻也閑不下來,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幹那個,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兒。有一次外出旅遊,孩子用叉子把飯店賣的活魚的肚子給破開了,他現在都不敢帶孩子出去玩了。
後來,朋友把孩子帶過來讓我給看看,這小家夥剛進來還挺安靜,可是不出五分鍾便開始躁動起來。他爸爸說話也不聽,還挺任性。
朋友不無擔心地說,你看,他一天老是這樣,連我的話都不聽了,我還是他老子呢!
朋友還真急了,不過,急有什麼用?還是先了解一下兒童多動症的發病原因吧!
春天因為氣候的原因,很容易引起兒童多動症。
孩子稚陰稚陽,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於調護,稍有感觸,即易陰陽偏頗,陰虛陽亢,陽動無製。
我們知道,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和神誌狀態,是陰陽保持對立統一,協調關係的結果,相反,如果陰陽失調,那麼機體神誌就會反常,孩子易多動不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靜陽躁”、“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即陰主柔靜,陽主剛躁,陰陽互根,守使相依。兩者和諧,機體就會協調無病。多動症的主要症狀是神不寧、誌無恒、情無常、性急躁,主要因動靜變化有所失製,陰靜不足,陰不製陽,而陽動有餘,陰陽失調所致。
大凡多動且精力不集中的孩子,晚上會有踹被子和盜汗的特點。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在內為血,在外為汗”。也就是說,汗是血液的一部分。
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出汗,實際上,出汗就等於是出血。人的血管看著像是個封閉的管子,可實際上血管是透氣的,它就像篩子網一樣,既能張又能合。當孩子出現了這種肝腎失常狀況的時候,血管的管壁就開了。開了以後,血裏的營養液就開始往外滲,從血道轉到汗道滲出來了。
如果孩子晚上睡覺時出汗像水洗一樣,那是血裏的營養液大量地流失了。血管把紅血球給擋住了,而直徑比紅血球小的液體就滲了出來,所以小孩晚上出的汗肯定是黏的。當血變成了汗流失後,就出現了躁。
血是陰性的,氣是陽性的。當孩子晚上大量地盜汗,營養液消耗了,陰性的東西減少了,陰不製陽,那就出現了多動。
多動症雖然到了青春期後就有好轉,但是,在孩子得病的時候卻易侵擾他人、煩躁不安,總是處處與人做對。重者惹是生非,任性冒失,易發生意外,不僅直接影響學習,甚至導致少年犯罪,成為社會問題。因此,如果早些發現孩子的行為問題,即應及時給予適當的行為指導並予以治療。
家長應該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而溫馨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為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如果您的孩子有多動症,要對孩子循循善誘、耐心教導,調其情誌,千萬不能歧視、打罵;要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正確的心理疏導,不要在精神上對其施加壓力,否則極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在飲食方麵,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多食甜品及肥膩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