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水。幹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較多。所以,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天最好在清晨起床之後和晚上臨睡之前各飲一杯,白天兩餐之間各飲水一定數量,這樣,就可使肺髒安度秋天;另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通過鼻子吸入水蒸氣而使肺髒得到水的滿足,方法很簡單:將開水倒入茶杯等小口容器中,鼻子對準茶杯深呼吸,早晚各1次,每次5~8分鍾。
另外,食粥是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護肺方法。明代李挺說:“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粥是以大米、小米、大麥、小麥和玉米等富含澱粉的穀類糧食加大量的水熬煮而成,澱粉得到充分的糊化,營養成分都溶在水中,胃腸可充分消化吸收,所以粥本身就有和胃補脾、潤養肺燥的作用,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食療食品。如若粥中再加些益肺潤燥的食物同煮,其功效更能借粥得到發揮。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粥中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與糖,完全能維持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活動機能。
煮粥最常用的是普通大米。大米又名粳米,硬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強壯肌肉、健脾和胃、除煩止渴的功效。含有澱粉和少量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是五穀中最常用的一種,它熬出的粥黏而可口。
此外,適合煮粥的主料還有小米、糯米、黑米、香米和大麥、小麥。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養肺即要益心護腎。
中醫認為心和肺同居胸中,二者相輔相成,心主血、肺主氣。所以,人體氣血的運行與心肺密切相關,心有病,氣血則不能運行,肺的呼吸當然會受到影響。所以人的許多病,不是心累及肺,就是肺累及心,甚至心肺同病。而為什麼又要養腎呢?中醫認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我們知道,人的呼吸不僅靠肺,也靠腎。中醫認為淺表呼吸,有肺即可,但深呼吸一定要肺腎相配合。正常情況下,肺主呼氣,腎主納(入)氣,隻有肺腎健康,相輔相成才能很好地完成呼吸。
秋季養陰宜食以下食物:
野菊花:野菊花加蜂蜜飲,是一種調節陰陽平衡的調補佳品。家長可每天用野菊花5~10克,蜂蜜適量,開水泡服,味道變淡再加蜂蜜。
野菊花性味辛、苦、涼,具有疏風清熱、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風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以及瘡疔等皮膚病。蜂蜜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潤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是曆代醫家秋冬防燥滋補的首選天然食品。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秋季除了幹燥外,仍然“火氣十足”。加上經常食用辛香炸炒食物,人會出現幹咳、咽喉疼痛、唇幹舌燥、皮膚作癢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既有清熱作用又可滋陰潤燥的食物調節。
梨:金秋時節,正是梨大量上市的時候。梨性味冷、甘、微酸,具有潤肺、清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秋天燥氣當道,人易出現口幹唇焦等“秋燥”的症狀。因此,秋天食梨最適宜,對人體大有益處。
此外,讓孩子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髒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另外可適當地讓孩子秋凍,秋凍不僅可鍛煉孩子禦寒能力和抗病能力,還能提高其肌肉和關節活動的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隨之增加,對兒童生長發育有益。
答疑錄
蹺蹺鼻問:
孩子一到秋天就老腹瀉,也沒給孩子吃什麼不幹淨的食物呀,孩子有時候就是胃口不太好,常拉肚子,或者大便總是不成形。這該怎麼辦呢?
張醫生答:
這主要是由於孩子在夏天的時候體能消耗太大,加上暑邪侵犯,體質弱的孩子就會出現腹瀉之類的症狀。其實,即使是成年人,有的也隻是暑邪潛伏在體內,沒有馬上發作,一旦飲食比較寒涼或者身體受涼,也是會拉肚子的。這就是脾胃受到了傷害的表現。
治療的方法很簡單,市場上的山藥,就是一味健脾的好藥材,性質比較溫和,可以煮湯來吃,再加點黨參也不錯。還有中藥裏的佩蘭、荷葉、厚樸,也很容易在藥店買到,對袪除夏季的濕邪,治療脾胃不好、消化不良也很有效果。